產經解析-中國綠色改革的機會與挑戰
儘管中國對抗環境污染不是什麼新鮮事,但這次推出的政策令人耳目一新。中國發布各種減排溫室氣體的措施,且生產大宗商品的地區首當其衝。舉例來說,中國河北省唐山市是鋼鐵重鎮,鋼鐵產量佔全中國的15%,佔全球產量的比重高達8%。但過去這段時間以來,唐山的鋼鐵已減產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此外,中國內蒙古地區宣佈2025年以前將不再受理鐵合金、鋁礦、氧化鋁、與多晶矽等礦物的新開採計劃,而且禁令可能會持續下去。
這些全面性的政策有利有弊。減產不僅導致工廠關閉,隨之而來的失業人口也將成爲一大挑戰。但換個角度來看,限制工業生產活動也有助於中國政府同步推動其他政策,例如要求國營企業整並獲利欠佳且高污染的事業部門。目前,中國政府已要求國營企業必須比國家碳達峰時間提早5年,也就是在2025年實現碳達峰的目標,期望由市場領頭帶動改革。
由於中國分別有16%與5%的碳排放源自鋼鐵與鋁的生產製造,因此中國在這兩大產業推動綠色投資升級計劃,以此作爲其他高耗能產業的改革典範。舉例來說,鋼鐵廠採用電弧爐取代傳統的高爐,鍊鋁廠以水力發電作爲能源供給,各項技術持續升級有助於大幅降低碳排量,併爲高耗能企業提供具體可行的中長期替代方案。
對於這些大宗商品企業而言,要達到立竿見影的轉型成效並不容易,且減產是最爲可行的作法。然而,此刻全球對於大宗商品的需求持續復甦,若是企業爲了符合嚴格的減排標準而限制產能,預期未來供需失衡的情況將會更顯著,全球可能會面臨物價攀升的壓力。
根據中國鋼鐵業的估算,爲了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所付出的額外成本,將使得每噸鋼鐵的價格增加400到600塊人民幣左右。倘若國際碳定價標準正式生效,中國的鋁材生產商也將面臨成本攀升的問題。
此外,中國政府可能會在2022年針對鍊鋁產業推出碳權交易政策。換句話說,中國鍊鋁業者爲了符合碳定價標準,未來鍊鋁成本每公噸可能會增加約10%,來到1,300塊人民幣;相較之下,根據歐盟正在研擬的碳邊境稅機制,目前歐洲的碳權價格爲每公噸55歐元,價格僅有中國的四分之一。
考量生產成本節節高漲,我們認爲未來小型業者將陷入經營困境,併爲大型鋼鐵與鋁材業者帶來機會。中國前四大鋼鐵業者的市佔率總計22%,佔比明顯低於其他亞洲與西方國家,因此我們認爲未來中國大型鋼鐵業者市佔率可望提升,並直接帶動盈餘成長。
在「減產」將成爲中國供給面改革2.0主要特色的同時,我們預期中國政府仍然會平衡經濟復甦與環境保護,綠色改革不會在短期內擴及各個產業。未來,中國人民銀行將密切關注改革帶來的影響,因爲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可能會推升通膨壓力。
總體來說,中國綠色改革帶來的機會與風險是一體兩面的。雖然推動供給面改革會造成原物料價格攀升並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但製造業升級卻可望帶動對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的需求。因此,對股市投資人來說,不妨以審慎的態度看待中國股市,同時在中國政策循環剛起步的階段提前做好準備,聚焦那些即將踏上轉型乾淨能源之路的高碳排企業,以掌握中國股市的長期投資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