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通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眼下,多地正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讓保護生態環境變得“有利可圖”,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近年來持續推進,生態產品供給顯著增加,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政策配套實踐探索持續深化。國家發改委日前公佈首批國家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名單,北京延慶、安徽黃山、浙江湖州等10個地區入選,並要求浙江麗水、江西撫州繼續開展試點工作。試點地區經過探索,陸續建立了生態資產確權與價值覈算、生態產品質量認證、生態產品政府購買服務、生態產品市場交易、綠色金融、績效考覈及責任追究等機制和方法,取得了以制度供給保障生態產品價值有效實現的一系列探索成果。浙江麗水針對生態系統功能屬性多、類別差異大、價值量化覈算難等問題,創新制訂出《生態產品價值覈算指南》麗水市地方標準。江西撫州探索建立“兩山”轉化中心實體,創新推出包括將古村古建作爲生態產品融資的“古屋貸”“古村貸”等30餘種生態專屬信貸產品,實現GEP可質押、可交易、可引資。

但要看到,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在產品供給與市場變現兩端之間的暢通,仍面臨着有待深化和提升的諸多問題,如試點地區主要開展的生態產品確權交易、生態修復補償等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探索,存在總體產業規模偏低、產業鏈不完整、生態資源確權交易不充分、供需對接服務不完善、價值實現途徑不豐富、價值實現機制不健全、配套政策供應不足等問題,GEP在GDP中的主導能力有待充分顯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還有較大發展空間,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在市場機制設置、特許經營許可、市場準入與退出機制及利益分配方式等方面還存在諸多不完善、不規範等,需綜合施策。

構建生態產業發展完整理論體系。深化生態價值實現理論研究,總結和跟蹤國內外生態價值實現研究和發展成果,豐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理論,明晰界定生態產品的內涵外延、價值結構、理論依據、發展關係等問題,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系統建設提供理論支撐,提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水平。

統籌區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在前期試點主要以建立地方生態產品確權交易體系爲主要目標的基礎上,探索建立在國家層面上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市場交易體系。確立生態價值覈算國家標準,開展生態產品總值分佈調查和統一確權登記,界定產權主體和確權邊界,探索自然資源保護與生態產品覈算技術國家標準,制定全國統一的生態產品價值覈算方法。建立生態產品交易統一市場,進一步從國家層面進行系統設計與提供法律保護規範,爲建設全國跨流域、跨行政區域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建設提供先導指引,建立全國統一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市場交易與退出機制。(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黃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