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學生團隊飛越1萬公里 遠征國際浮式風能大賽獲雙獎
成功大學學生團隊飛越1萬公里參加在荷蘭海牙舉辦的國際浮式風能挑戰賽獲肯定。(成大提供/洪榮志臺南傳真)
成功大學學生團隊飛越1萬公里參加在荷蘭海牙舉辦的國際浮式風能挑戰賽獲肯定。(成大提供/洪榮志臺南傳真)
離岸浮動式風電再生能源是海上風電的新興領域,成功大學學生團隊打造一個浮動風力發電機載臺模型,遠赴1萬公里外的荷蘭海牙參加「2023 Floating Wind Challenge(國際浮式風能挑戰賽)」。儘管當天海況不佳,但成大團隊的浮動載臺,無論發電效率、載臺結構完整性、穩定性、實用及成本效益都獲評審高度肯定,榮獲設計報告獎第二名、競賽實作獎第三名的雙重肯定。
指導團隊的成大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楊瑞源表示,離岸風電是再生能源的一部分,開發更遠、更廣闊的海上風電已是趨勢,浮動風力發電機載臺更是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目前歐洲也建立起一些浮動風電再生能源研究示範場域。國際浮式風能挑戰賽吸引歐、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地區大學11支隊伍參賽,成大是臺灣唯一的參賽隊伍。
楊瑞源說,成大團隊花費3個多月完成設計並建造浮動載臺模型,爲使模型在競賽時能一如預期的表現,團隊在設計前即詳細蒐集比賽海域荷蘭海牙Scheveningen海灘的風況、波浪、水流、地形水深等資料;模型建造完成後,又到成大水工所風波流試驗水池與大型斷面水槽,模擬荷蘭海牙競賽海域的波浪、風況等條件做進一步測試。
5月12日競賽當天,海牙Scheveningen海灘的海況很差,連同成大團隊只有4、5隊的載臺,能夠穩定地在海面上隨波浪浮動;其中,成大的載臺不只平穩,上方搭載主辦單位指定的風機也持續發電,模型的穩定性、結構完整性、發電效率俱佳,獲評審高度肯定。
楊瑞源認爲,國際浮式風能挑戰賽2022年首次舉辦時,競賽場域選在室內試驗水池舉行,2023年則移到實際海域實作,不確定性增加許多,成大團隊能獲得國際雙重肯定,十分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