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立潮頭
(原標題:乘風破浪立潮頭)
乘風破浪立潮頭
——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看高水平開放打造合作競爭新優勢
高水平開放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面對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助力經濟穩定增長,不斷加快深化改革,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中國在高水平開放中不斷打造合作競爭新優勢。
穩定宏觀經濟增長,高水平開放顯成效
寧波舟山港,巨輪往來、集卡穿梭。12月16日,隨着梅山港區7號泊位一隻集裝箱被吊裝至“中遠海運雙魚座”輪,舟山港年集裝箱吞吐量首破3000萬標準箱。
洋山港自動化碼頭晝夜運轉、天津港年集裝箱吞吐量創歷史新高、長興島新造萬箱巨輪接續出海……火熱的港口,成爲中國外貿逆勢增長的縮影。今年前11個月,中國進出口總值35.39萬億元,同比增長22%,超去年全年總量。
外貿延續高光時刻,外資“成績單”也成色十足:僅前11個月,中國吸收外資就突破1萬億元,超去年全年規模,今年有望實現近年來首次兩位數增長。
外貿、外資,作爲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部分,雙雙交出亮眼“答卷”,爲穩定宏觀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也成爲中國經濟“穩”的突出表現。
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多措並舉穩定外貿,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加大吸引外資力度……圍繞一個“穩”字,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高水平開放方面作出一系列部署。
“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是實現‘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重要方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王曉紅說,外貿外資穩住了,不僅能拉動經濟增長,還有助於穩定就業和產業鏈供應鏈,從而爲穩定宏觀經濟大局發揮重要作用。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日前表示,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從商務領域來看,就是要千方百計穩住消費回暖勢頭,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穩住對國民經濟的貢獻。
高水平開放,是外貿外資表現亮眼的原因之一,也是繼續穩住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
“面對未來更加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中國需要通過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和高質量發展,塑造中長期新的比較優勢和國際競爭力,進一步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讓中國持續成爲外商投資的沃土。”商務部研究院區域經濟合作中心主任張建平說。
促進深層次改革,邁向高質量發展
走進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彷彿進入一個景區。風光秀美的園區內,分佈着19家高端醫療機構,其中不乏知名國際醫療機構。
作爲中國醫療對外開放的窗口,樂城先行區在高水平開放中推動國際醫療旅遊和高端醫療服務不斷髮展,爲更多百姓帶來福音。
擴大高水平開放,既滿足了消費者對個性化、品質化生活的追求,也在開放合作中提升了國內企業競爭力,助力產業轉型升級。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將給有着‘中國專用汽車之都’之稱的湖北隨州市專用汽車大規模出口帶來歷史性機遇。”昆明市湖北隨州商會副會長張建福說。
“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推動制度型開放”“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國公司投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指出,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改革是開放的前提,開放是改革的動力。
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貨物貿易從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一位,對外直接投資從世界第二十六位上升到第一位……中國入世20年的輝煌成就,正是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的生動說明。
富有競爭力的企業和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
“通過高水平開放,不斷加大對外資的吸引力度,引入先進技術、人才、管理、服務,同時,不斷推動規則、監管、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才能更好提升企業競爭力和市場吸引力。”王曉紅說。
連續五年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放寬金融、汽車等多領域市場準入;出臺全國首張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舉辦廣交會、消博會、服貿會、進博會……瞄準經濟循環堵點,今年以來一系列開放政策陸續出臺,助推關鍵領域改革向更深層次推進。
如今,中國高水平開放又邁上新臺階——
正式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推動出臺自貿試驗區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一個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中國,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上步履鏗鏘。
“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融合,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開放,將更好贏得國際經濟合作競爭的主動。”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
暢通雙循環,在開放合作中鍛造新優勢
一個堅持高水平開放的中國,不僅發展自己,也造福世界。
12月22日清晨,湖北武漢吳家山站。
一列滿載電子元器件、衣服鞋帽、日用品以及防疫物資的X8015次列車由此開出,駛往德國杜伊斯堡。這是武漢開出的第1000列中歐班列。
疫情下,當飛機停飛、輪船停運時,中歐班列卻“逆流而上”,奔赴“一帶一路”沿線,扮演了全球抗疫的“生命線”和穩定供應鏈的“保障線”。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加好。
無論是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還是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抑或是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都傳遞了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鮮明信號。
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指出,大國經濟循環可以形成對全球生產要素的強大吸引力、國際市場的強大競爭力、資源配置的強大推動力,塑造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在深化區域合作中實現互利共贏——
2022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將迎來正式生效實施。
降低關稅、開放市場、減少標準壁壘……這一覆蓋世界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貿區,不僅是中國高水平開放的寫照,也將促進區域貿易投資增長,爲全球經濟復甦注入動力與信心。
“RCEP實施有助於我國更好地融入區域和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網絡,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沈銘輝說。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共享中國機遇——
按一年計,累計意向成交707.2億美元——這是第四屆進博會交出的“成績單”,在全球疫情肆虐下尤顯可貴。
中國有14億多人口和超4億中等收入羣體,每年進口商品和服務約2.5萬億美元。今年上半年,中國超大規模市場對全球進口增長的貢獻率達14.8%……立足國內大市場,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中國讓全球更多企業和民衆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從開放中走來,在開放中進步。
新徵程上,高水平對外開放,不僅將助力中國在複雜嚴峻形勢下鍛造優勢、贏得主動,也將在“開放的春風”中與世界共譜更多合作共贏新篇章。
(新華社北京12月30日電 記者於佳欣、王雨蕭、魏玉坤、王賢)
《光明日報》( 2021年12月31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