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從夠用邁向好用

2024年是全國充電基礎設施快速發展、產業業態不斷豐富完善的一年。國家能源局局長王宏志近日表示,我國累計建成超1200萬臺充電基礎設施,95%以上高速公路服務區具備充電能力。2025年,要加強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更好保障新能源汽車出行充電需要。

經過持續大規模建設,我國充電網絡日臻完善。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介紹,近年來,我國充電基礎設施快速發展,已建成世界上數量最多、服務範圍最廣、品種類型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目前充電樁利用率按照“1個公樁=3個私樁”測算,2024年我國增量市場的純電動汽車車樁比已達1∶1,領先世界其他國家。

雖然從數量上看,我國充電樁在平峰時段基本夠用,但依然存在高峰時段緊缺、單樁利用率不足、設備質量參差不齊、企業收益不佳等問題。爲實現充電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既要繼續增加充電樁數量,又要推動充電設施從夠用向好用轉變。

推動老舊充電樁更新,是提升充電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常臺高速嘉紹大橋服務區充電站,一臺臺新式充電樁穩定運行。“該服務區原有充電樁輸出功率爲80千瓦,新投入的充電樁單槍輸出功率最高可達120千瓦。”國網嘉興供電公司充電站運營人員朱辰愷說。

據悉,整個高速服務區充電樁擴建項目於2024年9月投入使用,顯著提升了充電服務供給效率和能力,緩解了服務區充電壓力。

2024年以來,嘉興市運用平臺模型進行多尺度、多要素模擬,合理謀劃設置充電點位、充電模式和槍口數量。嘉興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嘉興新能源車主尋找公共充電樁平均時長爲4.97分鐘,5分鐘充電圈已初步形成。

先進數字技術發展,也爲充電設施高效運維提供了新路徑。近年來,隨着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發展,我國相繼出臺《關於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實施意見》和《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等,鼓勵各地建設光儲充一體化的充電場站。協同控制是這種充電站的關鍵技術。

1月3日,江蘇蘇州崑山市南星瀆綠能e站二期工程投運,成爲江蘇首座AI智慧調控光儲充換一體化站,實現智能優化光伏、儲能、充電樁協同運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用戶輸入當天氣象、光伏、充換電負荷以及第二天的氣象預報數據,可自動預測第二天光伏出力和充換電負荷數據。根據這些數據,場站可靈活調節儲能、換電裝置的充放電時段和功率大小,實現源網荷儲協同運行,保證運行收益最大化。”國網崑山市供電公司市場營銷部副主任趙霄尉介紹,新技術應用以後,綠能e站光伏消納率可從96.0%提升至99.7%,儲能日均放電量提升48.12千瓦時,光儲運行綜合收益提升14.07%。

“大模型技術爲微電網高效運營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不僅可指導充電站內光儲充換資源協同運行,還可推廣應用到工業園區、農場魚塘等新型微電網場景,讓生產運營收益最大化。”國網江蘇電力科學研究院專家易文飛表示。

未來,智能運維技術和人工智能將廣泛應用於充電設施網絡。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電動交通與儲能分會副秘書長周麗波表示,智能運維技術和人工智能將推動行業向高效、安全、融合方向發展。充電設施將適應充電場景高效服務應用需求,呈現綜合、立體、多元化發展趨勢。(經濟日報記者 王軼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