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拜登限陸AI晶片 專家:防堵乃短期解方 仍有方法突破

工研院團隊12日發佈報告指出,臺灣半導體業受惠於AI議題帶動相關供應鏈需求強勁,預估2024年臺灣半導體產業將首次突破5兆大關, 預計可達5.1兆元,年增17.7%。記者黃雅慧/攝影

彭博指出拜登考慮將限制AI晶片出口大陸,對此,工研院專家分析,在當前地緣政治下,防堵是短期解方。從技術來看,目前有許多方法能讓晶片更智慧化。

彭博報導,拜登政府考慮將AI應用所需的晶片也列入禁止出口至中國大陸的範圍內,鎖定環繞閘極(GAA)結構的製程晶片。而輝達(Nvidia)、英特爾(Intel)、臺積電(TSMC)和三星(Samsung)都打算在明年大量投產GAA的晶片。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指出,在地緣政治下,防堵是短期解方,技術日新月異,雖然美國對中國防堵,但中國發展技術,有可能不考慮報酬率,所以這部分不能小看中國能力。此外,在量子運算上,量子方面中國專利與論文發表數領先很多領域,所以局部突破是持續觀察的地方。這值得「後AI時代」關注。

從技術層面來看,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範哲豪表示,美國政府管制先進製程確實會對大陸發展AI產生影響,但他認爲中國大陸也在思考其他方法,他指出,要讓晶片更智慧化,除傳統制程微縮外(也是一般摩爾定律),還有其他方式,比如異質整合、改變晶片設計架構等,用不那麼先進製程,在特定領域用途也能有更好的運算效率。

對於備受地緣政治影響,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前工研院院長史欽泰對本報指出,以前做研究很少思考地緣政治,但最近面臨到上述議題,就是要小心。臺灣是小型經濟體,只能在半導體產業等某部份扮演一點角色,但這決定不了中美地緣政治大方向。「只能很小心地關注」他說。

談到近期AI發展,史欽泰指出,現在大家談AI多提到算力,但AI的影響不是隻有算力,還需要傳輸、通訊等領域,不過這部分還沒有被注意到,此外,包括儲存需求也會大量出現,更重要的還有應用面的感知等。

另一方面,外界認爲半導體發展瓶頸在組裝,摩爾定律能否向前推進成爲議題,史欽泰認爲,應該從整個系統來看待整個問題,目前用chiplet(指把不同小晶片組合起來)等方式克服摩爾定律難以突破的點,這部分可以帶動很多產業跟技術。

中華經濟研究院代院長王健全則認爲,這幾年臺灣經濟過度向半導體傾斜,應該強化半導體跟其他產業的鏈結。

工研院綜整國內外政經情勢,發佈2024年臺灣製造業及半導體景氣展望預測結果。預估整體制造業產值達23.1兆元新臺幣,年增率上修爲6.47%。臺灣半導體業受惠於AI議題帶動相關供應鏈需求強勁,預估2024年臺灣半導體產業將首次突破5兆大關, 預計可達5.1兆元,年增17.7%。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所長林昭憲指出,在地緣政治下,防堵是短期解方。不能小看中國大陸發展技術的能力。記者黃雅慧/攝影

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史欽泰指出,對於小型經濟體的臺灣,面對中美地緣政治大方向,「只能很小心地關注」。記者黃雅慧/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