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經濟學第一章:美債市場

《臺灣銀行家》第180期 2024年臺灣金融生活調查(臺灣金融研訓院)

如果說美國公債撐起全球金融市場半邊天,應不爲過。美國公債發行已突破35兆美元,各國政府、金融機構、退休基金等都是大戶。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美債走勢變得難以預測。以過去幾個月殖利率的變化爲例,2024年9月18日聯準會調降2碼後,美債殖利率卻反向而行,2個月內飆升約0.8個百分點。這是因爲投資人已事先猜測聯準會將大手筆降息,因而在降息時點之前就已提前反映。

難怪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首席策略家卡維爾(James Carville)有句名言:「如果真有下輩子,我希望以總統、教宗或打擊率4成的棒球打者身分回來。但現在我想以債券市場的身分投胎,因爲可以嚇倒所有人。」隨着川普的當選與接下來聯準會更難預測的利率路徑,債市確實可能會讓人步步驚心。如果能從債券的供需原則理出一些頭緒,或許比較不容易嚇破膽。

影響美債市場的供給面因素,第一個是聯邦政府的債券發行量。美國債務已接近承平時期的最高水平,而川普上臺後採行的政策、加上共和黨掌控參衆兩院,讓舉債受制衡的力道減低,可能會讓財政赤字加速擴大。第二個是聯準會量化緊縮的速度。自2022年中以來,聯準會已減持美債近1兆美元,增加了債券供給。第三個是大戶倒貨。美債兩大持有國日本和中國自2021年起逐漸減少美債持有,未來若繼續減持,將加重債市壓力。

至於影響債市需求的主要因素,第一個是市場如果預期未來利率走低,債券需求將增加、殖利率下滑,反之可推。但明年如果聯準會降息幅度因川普上臺造成通膨上揚而縮水,反而可能造成殖利率上升。第二,當預期未來通膨上揚時,投資人的債券需求將減少。美國大選結果川普二進白宮,降稅、加增關稅、驅逐非法移民等政策一旦實現,極可能重燃通膨,造成殖利率上升。第三是避險需求,美債一般被當作避險資產,地緣政治緊張也會推升美債需求。

債市的波動加劇已是進行式,隨着美國債務水準不斷上升、川普政策陸續推出後,債市投資人的情緒恐怕會更加緊繃。上演債市驚奇的序幕可能落在2025年初聯邦債務上限的恢復,屆時美國可能再次面臨技術性違約風險,雖然國會終究會通過繼續舉債的政策,但過程中市場難免波動。

2025年擾動債市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將來自美國央行。雖然在大方向上聯準會將繼續其重新校準(Recalibration)的路線,讓利率朝中性的目標前進,但若因通膨再起,殖利率恐會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Harry Markowitz說過,「分散風險」是投資中唯一的免費午餐,因爲分散投資可以在不犧牲報酬的情況下降低風險,相當於一份免費的禮物。除了掌握債市的供需因素之外,這是避免受驚的另一個招數。(四之四;摘自第180期《臺灣銀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