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技術博覽會展出30項新農業 專家研發動物疫苗提升豬隻抗病力
▲▼「2020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永績發展館」展出7部會各具代表性技術。(圖/記者許展溢攝)
「2020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永績發展館」今(24日)在臺北世貿中心展覽大樓1樓展出,農委會副主委陳駿季代表致詞表示,此次涵蓋資源、能源和生命三大永續,展出7部會各具代表性技術,更邀請10家國際機構,盛大呈現農業、綠能及循環經濟等高端技術。
今年「永續發展館」繼續由農委會統籌,環保署、經濟部工業局及能源局、國營會、原能會及勞動部等7個機關合作辦理,並以「新農業」、「綠能科技」、「循環經濟」及「職場安全」4大展示主題,共同展示120項創新科技,另展館特別規劃亮點技術區,透過「資源永續」、「能源永續」、「生命永績」意象方式展出7部會之代表性技術。
▲▼家畜所藉由高力價、高品質動物疫苗提升豬隻抗病能力。(圖/記者許展溢攝)
陳駿季說,該專館國際區特別邀請日本、德國、法國、丹麥、荷蘭、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共計10家國際機構,同步於會場展示農業、綠能、循環經濟及智能科技相關技術、高端分析儀器及產品。農委會部分展示30項創新科技,規劃「農業新典範」、「農業安全體系」、「農業行銷力」等3大技術專區,共展示30項具商品化潛力的科技研發成果。
其中家畜衛生試驗所研發的「豬瘟組織培養疫苗量產技術」是將原有豬瘟組織培養疫苗之製程進行改良,並且開發可即時監測之系統,相較舊有製程提升疫苗力價30-100倍。我國現行豬瘟組織培養疫苗檢驗標準合格力價爲103.5TCID50/劑量,本製程改良後的疫苗力價可達105.0~5.5 TCID50/劑量,藉由高力價、高品質動物疫苗提升豬隻抗病能力。
▲陳駿季代表致詞表示,此次涵蓋資源、能源和生命三大永續。(圖/記者許展溢攝)
另外,水試所開發的「全魚利用技術」,針對帶皮魚肉、中骨、內臟和魚鱗等研發10項加工技術,除魚鰓外,步留率與魚體可利用率幾已達100%,大幅減少廢棄物之產生。臺東場歷經10年所選育之番荔枝(釋迦)新品種「臺東3號(綠寶)」具大果及高果肉糖度之特性,配合產期調節技術可1年兩收,落果及採後裂果率低,極具外銷潛力。苗栗場歷時5年由200多株菌篩選出稲草速效分解菌,可快速將粗稻杆7天內完全分解,開發成液態水解液,只要在水田入水口滴灌,每分地5-10分鐘完成施放,省工又方便,農民不用放火燒稻草,避免空污及,且施用1年後可增加3-5%肥效,每公頃可節省基肥肥料費及施肥工資約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