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考】韓軍徽 | 新型舉國體制芻議(二)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強調,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將健全新型舉國體制作爲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的引領性舉措進行統籌部署。新型舉國體制是我國建成科技強國、實現科技現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當前,圍繞新型舉國體制的內涵特點、適用範圍、實施模式等基本問題的認識和理解仍存在一定分歧。爲此,我們聚焦上述三個問題進行探討,以進一步深化理解、凝聚共識,爲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夯實認識基礎。‍‍

二、新型舉國體制的基礎更加堅實,適用範圍更加廣泛

在傳統舉國體制中,從資源投入到機構和人員調動都需要政府“包辦”,難度較大且效率不高。這就決定了在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和科技基礎十分薄弱的情況下,舉國體制的適用範圍極爲有限,僅用於直接關乎國家生死存亡的重大科技工程,以“兩彈一星”工程最爲典型。當前,我國經濟和科技基礎已實現歷史性躍升,創新主體類型更多、科技創新能力更強,創新資源在質和量的方面也均有大幅提升,使得我國運用新型舉國體制開展重大科技攻關的基礎更加堅實,新型舉國體制的適用範圍也因此更加廣泛。一方面,新型舉國體制不僅聚焦補短板,即通過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困境應對國家發展和安全全局面臨的直接威脅,還着力煅長板,即通過搶佔未來科技創新制高點建立自身先發優勢。另一方面,新型舉國體制不再侷限於創新鏈上“點”的突破,而是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爲抓手,向前端延伸至基礎研究,向後端拓展至產業培育,實現全鏈條貫通。

實際上,新型舉國體制體現的是國家創新體系的超常規狀態或“戰時”狀態。在面臨大國戰略博弈升級、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存在重大科技瓶頸以及圍繞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核心領域制高點的爭奪加劇等重大挑戰時,我國國家創新體系由於存在整體效能不高、體系化能力不強等問題,按其常規運行模式難以進行有效應對,導致出現“系統失靈”。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運用新型舉國體制超常規地組織戰略科技力量、彙集高端創新資源,能夠凝聚起攻堅克難的強大合力,從而爲應對重大挑戰提供有力支撐。當然,國家創新體系的這種超常規狀態或“戰時”狀態是局部性的,僅涉及相關領域部分科技力量和創新資源,重大科技攻關之外的常規性科技創新活動仍由各類創新主體自主決策並組織實施。

新型舉國體制在能夠爲我國應對重大挑戰提供有力支撐的同時,也可能對國家創新體系的演化發展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原因在於,新型舉國體制更爲注重遴選而非培育,即通過遴選相關領域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形成重大科技攻關的即戰力。在運用新型舉國體制開展重大科技攻關過程中,國家投入大量科技資源、制定專門創新政策,這對於參與重大科技攻關的各類創新主體無疑是有極大助益的,這些創新主體的科技創新能力將顯著增強。然而,這導致的潛在風險是,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劇科技創新領域的“馬太效應”,即被遴選參與重大科技攻關的創新主體與其他創新主體科技創新能力的差距進一步擴大。此外,由於企業特別是科技領軍企業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運用新型舉國體制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擾市場競爭秩序。例如,被遴選參與重大科技攻關的企業將獲得大量資源注入和專門政策支持以及部分特定市場空間,從而使其在某些方面建立起非對稱競爭優勢,導致其他企業難以與其進行公平的市場競爭。爲儘可能減小上述潛在風險的影響,一旦重大科技攻關完成,新型舉國體制要及時退出,使國家創新體系迴歸常規狀態。 ‍

◆ ◆ ◆

編輯郵箱:sciencepi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