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4北京車展,看奇瑞的爆發

2024北京車展正如火如荼,各大車企陸續公佈的4月成績單,又往熱烈的氛圍裡增加了“一把火”。

一衆車企裡,奇瑞控股集團4月份銷售數據尤爲突出:整體銷量182,049輛,同比增長43.7%;其中出口89,377輛,繼續保持第一,同比增長18.3%;新能源銷量32,995輛,同比增長165.2%。

今年以來,奇瑞集團銷量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緣何能維持如此驕人的勢頭?奇瑞爆發的深層因素,已經從北京車展的氛圍和細節裡折射出來。

“我上學的時候,發動機熱效率還很低。”在陌生的業外人士看來,這位兩鬢斑白的演講者或許是位高齡教師,“奇瑞公司現在發動機能做到多少呢?能做到是44.5%。”

“老教師”在黑板上邊板書邊繼續講解:“那麼我們正在開發什麼呢?48%的熱效率。”

接着,他口若懸河介紹起了可變進氣、可變節氣門、可變壓縮比等概念,是如何推動汽車發動機技術再一次突破熱力學極限。

這是2024年北京車展期間,張朝陽物理課的場景。那位白髮嘉賓講師,汽車行業人士和發燒友一眼就能認出他的身份——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當時臺下聽課的“學生”裡,還有小米雷軍。三位大佬的登臺,將頻道流量推向高峰。

與此形成應和的場景,是北京車展現場,奇瑞集團旗下奇瑞、星途、捷途等展臺人氣高漲,國內外愛好者和媒體紛紛將iCAR V23、捷途山海L7等車型圍到水泄不通,也對S²MA智能可擴展火星架構、Cd0.168超低風阻概念車等技術興趣盎然。

北京車展的聲響還未消散,就在奇瑞理工男和其他千千萬萬汽車人的白髮裡、汗水中,我們看見了中國汽車進階的步履。

技術理工男的爆發

“奇瑞人氣真是爆發了,”在車展現場,一位媒體老師講述他眼前場景和當年“自主老大哥”記憶的既視感。

奇瑞有流量,流量有質量,用來形容北京車展奇瑞展臺格外貼切。

流量的高質量,體現在觀衆並非走馬觀花,而是在看過車型產品之後,還能沉下心來,聽着博士天團介紹底層技術:

張志福講在新能源時代,動力總成如何繼續扮演核心角色;周之光談傳動系統,如何保障高效率、低能耗;李濤解析智能座艙,燃油車和新能源怎樣同時變聰明;林志宏講述電池電控怎樣變成新能源的“心臟”;谷俊麗暢想智能駕駛的明天……於是奇瑞展臺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流量的高質量,體現在平衡與兼顧。

油與電的平衡,既有基於內燃機技術開發的捷途山海“五虎將”,也有以E0X純電專用平臺衍生的星途星紀元系列,引來各路觀衆駐足細品。

整車和技術的平衡,既秀出了奇瑞旗下各品牌的高人氣展車,也帶來了鯤鵬超能混動C-DM等技術的展示,以及尹同躍在張朝陽的物理課上的授課、博士天團的悉心講解。

中與外的平衡,三千海外友人來到奇瑞展臺,和本土粉絲一起領略奇瑞“以埋頭苦幹做研發,提升硬實力”的理工男風采。

比起在車展的人氣爆發,奇瑞的業績爆發更令人欣喜。

奇瑞集團整車銷量的業績,從2004年的8.5萬輛,到2023年的188.13萬輛,翻了22倍。

2010年之前,奇瑞引領自主汽車發展,是不折不扣的“老大哥”。隨着市場競爭加劇,奇瑞在2013年進入低谷,此後持續反彈走高,直至2018年國內車市大盤整體向下,奇瑞又進入了“70萬輛平穩期”。而2020年開始,技術實力與海外策略同時收穫紅利的奇瑞,重新迴歸高速增長軌道,進入“百萬輛俱樂部”。

就在2024年2月,奇瑞還拿下了車企銷量冠軍頭銜,4月份維持43.7%的同比增幅,而出口89,377輛蟬聯冠軍,新能源銷量32,995輛實現了同比翻倍增長。一時間,無數老汽車人感嘆“自主老大哥回來了”,對於尹同躍所帶領的技術理工男們,業界更是由衷崇敬。

“雙循環”政策之下,奇瑞的另一個長板也更爲人熟知。

自2009年以來,奇瑞整車出口領跑於自主陣營,如果按單一車企出口銷量計算,奇瑞長期霸榜。倘若說2022年奇瑞出口45.1萬輛、佔總銷量的36.5%已經可圈可點,那麼2023年出口93.7萬輛、貢獻49.8%銷量更是將“內外兩條腿走路”貫徹得最爲徹底。

奇瑞集團也在2023年營收突破3千億元大關,同比增長超50%,較上年增長過千億元。到2024年4月,奇瑞集團在全球累計收穫了1,380萬用戶,其中海外用戶近370萬。

從奇瑞車展人氣爆發,到奇瑞業績爆發,更爲深層次的,是整個中國汽車在全球認可度的爆發。

“The flourishing age of Chinese auto is for sure, due to your love of car and auto tech(如此愛車,愛汽車技術,那麼中國的汽車盛世就理所應當了),”在奇瑞“五感體驗區”旁邊,一位澳大利亞汽車自媒體的朋友這樣感慨。

正如黃仁勳談成功經驗時所言,“沒有魔法,只有每一天的辛勤付出。”這三個遞進層次的爆發,正是尹同躍的皓首窮經、焚膏繼晷,八萬奇瑞人的孜孜不倦、夜以繼日,乃至數以百萬計中國汽車行業工作者,辛勤耕耘、始終不輟的成果。

奉獻精神,工匠精神

“尹同躍講課的時候,眼睛都在發光,”友人與我一起觀看那場張朝陽物理課之後,她如是總結,或許女性細膩的觀察力對這種細節格外敏銳,“時代越浮躁,內斂沉得住的人越珍貴。”

尹同躍這位老黃牛,與奇瑞企業文化和公司氣質調性的關係,既是促成的形成源頭,也是集中反映。

“奇瑞,就是理工男形象。”調研訪問時,許多消費者這樣對我們說。

再往深處探究,這一抽象的理工男概念,在我們腦海裡,逐漸和那位從工程師轉爲企業舵手的身影重合。

畢業自安徽合肥工業大學的尹同躍,1984年進入一汽紅旗轎車廠任工藝員。當時22歲的他,並未想過日後會重返故鄉,並將自己的工程師氣質刻在那家車企的基因裡。

上世紀(參數丨圖片)九十年代中葉,“皖江開發”浪潮之下,身爲安徽工業重鎮的蕪湖決定“造車”。時任一汽-大衆總裝車間主任、物流科長的尹同躍,因爲家鄉的淵源,被一汽掌門人耿昭傑推薦給了蕪湖市。當時勸說尹同躍的領導,用一句話徹底打動了他:“總是爲外國人做事沒有出息,你來,我們做中國人自己的汽車”。

前途光明的頭部合資車企高級工程師,爲何要篳路藍縷、白手起家?當年一窮二白的奇瑞可不是如今的自主頭部奇瑞,誕生之初被尹同躍自己稱爲“三個沒有”:沒有錢、沒有人、也沒有政府的批文。

1996年,34歲的尹同躍開始參與了奇瑞公司的籌建工作。從這一刻起,奇瑞就註定了工程師文化基因和“技術研發至上”的價值觀。

誰說德國纔有工程師文化,日本纔有工匠精神?質樸、篤厚、穩重、剛健,中國人自己的工匠精神和工程師文化,就體現在奇瑞人身上,千千萬萬汽車行業者身上。

“從0做起”的創業精神,和追求高效速度的意識,是工程師文化的體現。

在小草房精神的推動下,奇瑞從1997年3月18日第一間廠房破土動工,到1999年5月18日第一臺發動機成功點火,到同年12月18日第一輛“風雲”轎車下線,以33個月的驚人速度建成了一座現代化的轎車工廠。

推崇技術研發,重視質量耐久,也是工程師文化的體現。

倘若說,率先在國內正向開發燃油車整車平臺,偕同裡卡多等國際技術大咖,研製自主發動機和CVT變速箱,是奇瑞奠定燃油車時代“國內技術領先”和“品質保障”形象的基礎,那麼在新能源和智能化兩大新技術轉型方向,尹同躍帶領的奇瑞團隊,也早早通過敏銳嗅覺開始了前期鋪墊。

1999年奇瑞組建“清潔能源汽車專項組”,專攻混合動力汽車、替代燃料汽車等方向。2010年,奇瑞開始落地基於主動安全技術的研發,“小螞蟻概念車”驗證車輛檢測、前方碰撞預警、車道線檢測、車輛偏離預警等智能化技術。

爲此,理工男文化的奇瑞,爲研發、工程和製造大量投入人力財力。奇瑞迄今總計已經擁有1萬餘名工程師、科學家,在員工總數中佔比頗爲突出。當頭部車企和新勢力以“每年研發開支百億”作爲可觀標準時,奇瑞已經制定計劃,五年投入超過千億元研發開支,每年200億元以上,向跨國科技巨頭猛追看齊。

工匠精神的基底,在於奉獻精神——企業將資源奉獻於業務,掌門人和整個團隊將年華精力奉獻於事業。

“人車合一”

十年前的“人車合一”,是指底盤操控的得心應手;五年前的“人車合一”,是指智能化的如臂使指;而今年北京車展的“人車合一”,更應該指企業老總個人IP與品牌的融合。

這樣的潮流並非偶然,從消費電子開始,到特斯拉綁定馬斯克本人,已經形成固定範式。

今年的中國汽車行業,愈發將浪潮推向巔峰。從王傳福雷軍展臺互動,奇瑞尹同躍和羅振宇直播長途試駕,長安朱華榮用個人視頻賬號給阿維塔打call,長城魏建軍直播測試智駕……一時間,“老大帶頭纔有流量”成爲顛撲不破的真理。

誠然,個人IP融合汽車品牌,對於少數案例存在暗面——投機取巧、飯圈趨勢,但以新形勢而論,更多地可見其合理之處。

一位成功的企業掌門人,在流量時代代言自家品牌,如果能做到不被流量裹挾,遭遇喧賓奪主,那麼更具備多維度的優勢,從奇瑞身上可見一斑。

有更多的認知去自我警醒、戒驕戒躁。

中國汽車出口在2023年擊敗日系車,首次登頂全球。可喜進展背後,總有過度樂觀的聲音,認爲“中國汽車吊打一切,此後必當所向披靡。”

作爲單一車企出口冠軍,奇瑞掌門人提出這樣的警示更有說服力:“中國摩托車出口沒搞好,汽車出口別再重演當年失敗。我們中國汽車在賣到海外的同時一定要把目光放長遠一些,如果只靠着低價格去搶佔市場,是沒辦法滿足汽車企業未來發展需要的。”

有更多的底蘊去開放包容、融合新力。

奇瑞正在與華爲鴻蒙智行合作,打造智界新品牌,又讓智米科技創始人/CEO、iCAR品牌首席產品官蘇峻博士,推動iCAR年輕化品牌爲奇瑞拓展又一塊新陣地。

用什麼方式與華爲這家Tier 0.5實現最好的協同效應?用什麼模式讓iCAR這個全新品牌能夠找到新藍海?從供應鏈管理、合作路徑,到奇瑞側重的整車集成,都需要有足夠強有力的保障,而尹同躍本人的站臺,則是有力解決方案。

奇瑞自身該如何應時而動,隨勢而變?何時採用資源集中戰略又何時再次推行多品牌戰略?過往的成功和挫敗,都已經牢牢記在奇瑞人心中,化作爲下一段路徑指明方向的路標。

“積跬步以致千里,”友人這樣評價奇瑞,從來篤行未必一片坦途,但必然是通往遠方的路,“感覺尹同躍是那種週期很長的掌舵者,踏踏實實做事情,逐漸躍升。”

尹同躍和奇瑞的故事,還在續寫着更爲醒目卓著的精彩。“2027年奇瑞躋身全球一流車企行列,成爲一個真正的跨國汽車集團”,這是每一位奇瑞人的壯志。

每一代的汽車人,記錄着世界汽車之林裡,每一顆種子是如何破土而出,那株嫩芽是如何歷經風雨,那棵參天大樹是如何最終長成、撒下一片澤及後人的樹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