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儲芯片商得一微科創板IPO終止 46傢俬募機構撐起35億元估值 一季度這些企業撤單頻繁

《科創板日報》4月2日訊(記者 郭輝) 近日,存儲芯片商得一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得一微”)公告撤回科創板IPO申請,歷時近一年半的上市進程終止。

在證監會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等監管新思路下,財聯社星礦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截至3月31日,一季度科創板市場共計有10家企業主動終止上市進程,而A股市場共計有80家企業終止審覈,數量超去年同期。其中今年從科創板撤單的多家企業,報告期內存在大額虧損等問題。

市場人士表示,IPO數量增多反映了監管環境的變化,以及市場對IPO企業質量要求的提升,監管機構也加強了對IPO申請企業的審查力度。

市場競爭力或待提升 46傢俬募機構入股拉漲估值

得一微是一家以存儲控制技術爲核心的芯片設計公司,主要產品及服務包括固態硬盤存儲控制芯片、嵌入式存儲控制芯片、擴充式存儲控制芯片三大產品線,以及存儲控制IP、存儲器產品、技術服務等基於存儲控制芯片的存儲解決方案。

跟同行業可比公司來看,得一微多線產品毛利率水平都大幅低於行業平均。其中2022年上半年綜合毛利率僅爲13.76%,低於羣聯電子同期的31.09%;存儲控制芯片方面,得一微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爲32.86%,低於行業平均的57.55%;存儲器產品毛利率更是僅有3.57%,顯著低於江波龍及佰維存儲兩家公司。

在審覈問詢環節,交易所也就該公司實際的產品技術先進性進行過追問。得一微表示,現階段該公司eMMC存儲器產品整體競爭力弱於行業領先公司,同時在品牌知名度、產品議價能力上仍存不足。

競爭力的差距,使得得一微主營業務毛利率持續下滑。報告期內,該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爲10.01%、18.53%、8.69%和5.68%,該公司業績也經歷持續虧損。

報告期內,得一微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爲1.26億元、2.07億元、7.45億元和4.71億元,歸母淨利潤均爲負值,分別虧損8383.17萬元、2.93億元、6906.52萬元和3591.11萬元,各年度的經營活動現金流也均呈現淨流出狀態。據得一微方面預測,2023年該公司無望扭轉虧損。

儘管公司技術及市場競爭、業績表現等或存在“硬傷”,得一微卻頗受資本青睞。該公司上市前64名股東中,有46家股東爲私募機構,包括渤海創富、TCL基金、聚源聚芯、鬆禾智創、浙商創投、鼎暉投資、共青城龍芯、華芯原創等“有名有姓”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此外還有EpoStar、Alpha Yoda等外資。

資本的爭相涌入,得一微也在最近一次融資後,投後估值來到35.31億元,達到科創板IPO的第四套標準對估值要求。

一季度生物醫藥、半導體等企業撤單集中 多家存在大額虧損

據財聯社星礦數據統計,包括得一微在內,今年一季度共計有10家科創板公司終止IPO審覈終止。

從行業來看,其中有6家屬於生物醫藥板塊,分別爲翌聖生物、澎立生物、捍宇醫療、愛科百發、華理生物、澳斯康;2家爲半導體產業公司,分別是得一微、科利德,另外兩家分別是鋰電裝備企業誠捷智能、化學制品企業中科合成。

據瞭解,近期證監會印發《關於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通過8項政策實施,從發行監管全鏈條,加強各方責任。

證監會首席風險官、發行監管司司長嚴伯進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充分聽取市場各方的意見和建議後,上述文件對上市門檻也會有更加嚴格的要求,包括不得搞突擊的“清倉式”分紅,研究提高部分板塊的上市指標,以及從嚴監管未盈利企業上市。嚴伯進表示,從實踐看,科技企業發展可能會有一個未盈利階段,這並不一定意味着這些企業持續經營能力差。

生物醫藥、半導體等行業企業,在自身研發進度、高額研發投入、外部市場環境以及行業週期等因素影響下,業績往往更易產生波動。而持續虧損、現金流狀況不佳,也被市場人士視爲相關行業公司IPO撤否高發的重要原因。

據《科創板日報》記者統計,澳斯康、愛科百發、捍宇醫療、得一微等四家企業存在IPO報告期內大額虧損,誠捷智能存在經營性現金流低於淨利潤的情況。

以澳斯康爲例,該公司2022年淨利潤由上一年盈利6000餘萬元大幅轉虧,虧損額高達2.2億元。該公司稱,其新冠疫苗相關業務需求下降,2022年營收同比下滑,同時公司業務規模增長受客戶產品市場需求情況影響較大,折舊攤銷費用、人員成本及股份支付費用等也存在大幅提升。

捍宇醫療截至2022年9月末,報告期內累計未分配利潤爲-3.45億元。該公司稱,由於核心產品 ValveClamp 處於上市前註冊審批階段,有2款產品處於臨牀試驗階段,其他產品均處於臨牀試驗之前的階段,該公司未來仍需較大規模的持續研發投入,同時未來一段時間內,該公司預期將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並將持續虧損。

誠捷智能上市報告期內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爲負,且低於淨利潤,該公司稱主要原因是銷售收款與採購付款時間錯配,回款不及時。這意味着如果不能及時回籠資金,同時該公司不能及時獲取融資,將導致業務運營資金不足,進而對生產經營帶來不利影響。

資本市場人士、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IPO撤單潮反映了監管環境的變化以及市場對IPO企業質量要求的提升。“監管機構加強了對IPO申請企業的審查力度,特別是對財務真實性、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企業的持續盈利能力等方面進行了更爲嚴格的把關。”屈放表示,這種趨勢表明,監管部門致力於提高上市公司的整體質量,確保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

從A股市場整體來看,企業撤回IPO申報的原因多樣。屈放表示,首先包括自身條件不再符合主板或科創板上市標準,轉板北交所或者港股;其次,有企業自身帶病上市,存在嚴重紕漏或者提前大規模分紅等現象;再者,還有企業認爲目前市場估值低,上市後融資空間有限。此外,例如先正達等企業,則可能擔心上市對市場衝擊過大,希望以後擇機上市。

屈放認爲,企業未來除了要關注經營業績上要滿足上市條件更需要可持續性,更需注重規範的財務與內控機制,加強產品及技術創新能力,注意核心專利和產品產權歸屬明晰。“監管趨嚴對於擬上市公司而言雖然短期會影響IPO,但從長期來看不僅是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也是對擬上市企業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