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養老100%股權擬被轉讓 今年一季度虧損1.37億元
每經記者:袁園 每經編輯:馬子卿
6月2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北京產權交易所獲悉,大家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家養老)100%股權擬被公開掛牌轉讓,轉讓方爲大家人壽和大家資產。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大家養老實現保險業務收入4.85億元,淨虧損1.37億元。
大家保險擬退出大家養老
據悉,大家養老成立於2019年,總部設在北京,其前身是安邦養老。股東分別爲大家人壽和大家資產,其中大家人壽持股99.99%,大家資產持股0.01%。
2019年,安邦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爲大家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大家養老官網顯示,大家養老聚焦第三支柱商業養老保險領域,提供覆蓋全生命週期,分階段、多層次的養老保險+服務整體解決方案。
從2023年財報數據來看,大家養老的盈利能力並不樂觀。大家養老年報顯示,2022年,大家養老實現保險業務收入4.14億元,淨虧損1.32億元;2023年大家養老實現保險業收入19.49億元,實現淨虧損1.6億元。
今年一季度,大家養老實現保險業務收入4.85億元,淨虧損1.37億元。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分別爲386.93%和403.51%,2023年三季度和2023年四季度風險綜合評級結果分別爲BBB和BB。
從掛牌的信息來看,大家人壽和大家資產是一起掛牌轉讓大家養老股權的,對於掛牌轉讓大家養老,大家保險集團方面表示,此爲公司正常的經營決策。由於目前還未進入正式披露期,所以沒有更多的詳細信息進行披露。公告顯示,本次產權轉讓行爲尚待報請有權批准單位批准後進行正式信息披露,項目信息以正式信息披露內容爲準。
專業養老機遇與挑戰並存
對於大家保險集團轉讓大家養老股權一事,有業內人士表示比較意外。他表示:“轉讓部分股權的行爲很多,但是100%轉讓股權的股東不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卻100%股權轉讓外,讓市場關注的還有大家養老這樣專業養老險牌照。
作爲專業養老保險公司,市場擁有同類牌照的機構僅有10家,分別是平安養老、國壽養老、國民養老、人保養老、太平養老、泰康養老、恆安標準養老、長江養老、大家養老、新華養老。
隨着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劇,老齡化已成爲我們不得不面對的現實。2022年,我國總人口首次出現負增長,60歲以上老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近20%,勞動人口的佔比從2010年峰值74.5%下降至2020年的62.3%,而人口撫養比卻在十年間上升11.7個百分點,達45.9%。
養老金融問題已然成爲涉及每個家庭的共性問題。長期來看,積極推動養老金融與普惠金融的有機結合、互利互惠,將成爲應對老齡化挑戰的必由之路。“養老保險公司作爲唯一名稱帶有‘養老保險’字樣的專業金融機構,應該緊抓國家政策和老齡化時代賦予的歷史性發展機遇,積極參與三個支柱養老金市場建設,在產品、投資、客戶服務等方面打造差異化優勢,爲自身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恆安標準養老董事長萬羣撰文指出。
在迎來機遇的同時,專業養老保險機構也面臨着挑戰。2023年12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養老保險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在業務範圍、公司治理、風險防控等方面作出規範,明確要求養老保險公司聚焦長期保險、商業養老金、養老基金管理等長期養老屬性業務。
萬羣指出,在政策引領下,養老保險公司的發展定位和業務結構得到了全面重塑。同時在轉型發展的過程中,養老保險公司雖然面臨業務類型調整、短期營業收入下降等挑戰,但也得到了夯實內功、走專業化發展道路的良好契機。從實踐的角度出發,養老保險公司作爲唯一具備三個支柱養老金業務資格的金融機構,有必要探索跨支柱業務聯通,構建從養老金積累期到領取期的全生命週期保障能力,同時結合自身在風險控制和絕對收益獲取方面的優勢,爲養老金客戶創造更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