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貓熊寶寶是早產兒 與無尾熊寶寶哺乳方式大不同

颱風夜風大雨大,圓仔躲母懷裡安穩睡。(圖/臺北市立動物園)

生活中心/臺北報導

大貓熊胎盤類動物,但是牠們的寶寶和有袋類動物的寶寶,像是無尾熊袋鼠負鼠一樣都是早產兒,尚未發育完全時便產出。

臺北市立動物園表示,有袋類動物因胎盤構造較原始,僅能提供給寶寶早期發育所需營養,因此懷孕期很短,如無尾熊寶寶的懷孕期約爲35天,寶寶尚未發育完全便會產出,接着自行從媽媽產道爬到腹部育兒袋內。

胎盤類動物沒有育兒袋,通常寶寶會一直待在媽媽的子宮裡,待發育完全後纔出生,如人類的寶寶;但許多熊科動物爲適應生活環境變遷(如冬天),胎兒會提早出生,以在寒冬前,食物充沛、氣候適當,有豐富的資源時成長,大貓熊也是如此,但因其具有完整的胎盤構造,寶寶待在媽媽體內發育的懷孕期較無尾熊長了許多,平均約爲137.6天。

大貓熊的寶寶出生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必須依賴媽媽的協助,才喝到ㄋㄟ ㄋㄟ以獲得養分;因此「圓仔」從甫出生,直到重返媽媽「圓圓」的懷抱後,保育員都一直密切的注意牠是否有喝到「圓圓」的ㄋㄟ ㄋㄟ。

動物園指出,有時候「圓仔」一頭栽進媽媽懷裡,保育員會貼近籠子仔細的聽聽是否有吸吮聲,確認「圓仔」正在大快朵頤,有獲得足夠的營養,且因爲「圓圓」具有5個乳頭,保育員還要確認「圓仔」有平均的吸到每一個,以免「圓圓」會部分脹奶不舒服。

無尾熊寶寶則大大不同,牠們在出生後,就會自行從媽媽的產道爬到腹部的育兒袋;無尾熊的育兒袋很特別,一般如大家所熟知的袋鼠爲袋口朝上,但無尾熊的育兒袋袋口爲向下朝後。

無尾熊寶寶進入媽媽的育兒袋後,會在兩個乳頭間選一個,接着一直緊緊的「巴住」,靠着乳頭周圍的肌肉收縮來喝ㄋㄟ ㄋㄟ,等到長大後才能開始自主的吸吮乳汁,因此有時候會形成無尾熊媽媽的乳頭,被寶寶越拖越長,拖出育兒袋口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