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窯汽水年銷32億八成依賴餐飲渠道 玻璃瓶多次爆炸傷人全國擴張遇阻
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 張璐
遠在內蒙古高原的汽水品牌大窯,正在加速“跑馬圈地”。
近日,內蒙古大窯飲品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大窯”)透露,公司在全國範圍內精心佈局生產基地,今年將新增兩大新工廠,分別位於山東泰安和陝西寶雞,這兩大工廠將在今年5、6月陸續投產。
大窯飲品成立於20世紀,前身爲呼和浩特八一飲料廠,是內蒙古老牌區域飲品代表之一。近年來,不願“偏居一隅”的大窯,一邊大力營銷,一邊瘋狂擴張,如今已在全國擁有7大生產基地,不過,因產品特殊性,其想南下擴張並不容易。
瘋狂投建工廠的背後,大窯在本土汽水市場盈利能力出衆,其2022年銷售額高達32億元,這是老牌汽水冰峰的10倍、北冰洋的3倍。
但規模化迅速提升的同時,大窯在質量管理上的問題也開始顯露。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近些年,大窯發生多起玻璃瓶爆炸事件,引發消費者對其質量問題的擔憂。
在行業人士看來,未來大窯如果不改變粗放式擴張策略,不在產品質量等方面全面優化升級,恐怕很難實現其全國化佈局的野心。
85%銷售額依賴餐飲渠道
大窯飲品前身是呼和浩特八一飲料廠,2006年完成改制更名。“大窯”的名稱,據說來自呼和浩特市郊區一個村的村名,這個叫大窯村的地方,曾發現過舊石器時代人類打製石器的遺址。
過去近20年,雖然大窯汽水在內蒙古等地有很高知名度,但在其他地區不常見到,直到近幾年公司開始大力開拓全國市場。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在對外推廣過程中,大窯善用營銷宣傳。2022年1月,大窯正式官宣簽約演員吳京,被視爲向國民品牌進軍。而“大汽水,喝大窯”的廣告語也成功“出圈”。
打響名聲的同時,大窯的盈利能力也頗爲能打。據悉,大窯2022年銷售額約爲32億元,爲冰峰的10倍、北冰洋的3倍。而視線放大來看,據雪球數據,同期,行業巨頭可口可樂營收爲430.04億元。
有行業專家表示,大窯能夠從一衆國產汽水中脫穎而出,原因很簡單,就是在傳統線下商超渠道難以撼動的情況下,以極致性價比,打透了餐飲渠道。根據大窯官方數據,在大窯產品銷售收入中,餐飲渠道貢獻85%左右份額。
從產品上看,大窯汽水採用類似啤酒瓶的包裝設計,並且是520ml的大容量,在千篇一律的易拉罐小瓶的汽水賽道中格外顯眼。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520ml大瓶裝的大窯汽水,定價卻與其他240ml的國民飲品差不多。比如淘寶上,大窯汽水玻璃瓶裝520ml*12瓶售價59.87元,而北冰洋玻璃瓶裝汽水248ml*12瓶價格就達76.9元。
推廣品牌的同時,大窯更想做大規模。在大窯官網上,“做中國餐飲引領品牌”的標識格外醒目。而在2017年,大窯定位是“做中國北方餐飲引領品牌”。從“北方”到“中國”,反映出經營規模擴充和戰略雄心。
大窯官網稱,“在全國範圍內擁有7大核心現代化生產基地”,包括內蒙古呼和浩特、寧夏石嘴山、遼寧瀋陽、吉林四平、安徽阜陽等地。不過,大窯在全國化佈局上目前大體還有西南、華南兩個區域相對缺失。
因爲產品的特殊性,大窯想南下擴張並不容易。
大窯市場總監蘇彩豔曾表示:“玻璃瓶產品只能覆蓋500公里以內的運輸半徑,太遠的距離會造成損耗,以及增加物流成本。”
在行業人士看來,想要在南方市場大面積鋪開,大窯汽水除了要填補產能空白之外,如毛細血管般的餐飲渠道也需要大窯和其經銷商花費時間與精力去建立。
產品質量或成擴張“攔路虎”
近些年,隨着國潮興起,一衆國產汽水品牌重回大衆視野。許多年輕消費者逐漸認識了西安的冰峰、北京的北冰洋、武漢的漢口二廠……其中不少區域老牌都在籌劃走出當地、搶奪全國市場。
此前冰峰就已嘗試衝擊IPO,北冰洋也欲借殼大豪科技上市。只是,當前的國產汽水品牌不僅面臨着本土同行的競爭壓力,也依舊承受着洋品牌的強勢夾擊。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數據顯示,2021年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佔據國內碳酸飲料近九成市場,近可口可樂一家市場份額就達到53.4%。
此外,配料表方面,大窯、冰峰、北冰洋的汽水中均含有甜味劑,以大窯主要產品大窯嘉賓爲例,其配料表中就包括甜蜜素、安賽蜜、阿斯巴甜等。
隨着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將阿斯巴甜歸爲“可能對人類致癌”之列,飲品行業迎來新一輪洗牌。在網絡上,有不少消費者表示會盡量避免飲用含有阿斯巴甜等人工代糖的飲品。
實際上,爲了迎合更廣泛的消費者需求,大窯也在嘗試走多元化路線。目前,大窯不僅實現了在碳酸飲料、植物蛋白飲料、能量風味飲料等細分品類的多維度覆蓋,公司還在2024年宣佈升級全品線爲果汁版,滿足消費者對於大瓶汽水的品質需求。
只是,在大窯快速擴張的路上,產品質量問題成爲亟待解決的“攔路虎”。據報道,2023年,江蘇揚州的王女士在將網購的大窯汽水放入冰箱時,突然發生爆炸,導致其右眼受傷,進行多次手術。大窯方面迴應稱:“過程中有很多不明確的地方,可能也和玻璃瓶受冷熱交替影響有關。”
這已不是大窯第一次爆炸傷人了。根據相關媒體報道,2020年7月、2022年6月、7月、10月和2023年的4月,均有消費者或餐飲行業工作者因大窯玻璃瓶爆炸受到不同程度傷害。
此外,抖音、微博等社交平臺上也有許多消費者曬出自己或身邊大窯汽水爆炸的經歷。多起爆炸事件,讓這個從內蒙古走向全國併成爲“網紅”飲料的公司蒙上了一層陰影。
截至4月14日,長江商報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搜素“大窯”,發現該品牌累計投訴量75條,大部分投訴涉及物流問題、假冒僞劣、食品安全等方面。
在行業人士分析看來,未來大窯如果不改變粗放式擴張策略,不在質量監測、產品力提升、公共關係、品牌營銷等方面全面優化升級,恐怕很難實現其全國化佈局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