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集團利潤暴跌60%,果斷拋棄德國工廠高喊:在中國,爲中國!
受到疫情影響,如今全球汽車行業也面臨激烈競爭。哪怕是像德國大衆這樣的老牌車企,如今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讓人沒想到的是,“扛不住”的大衆這一次竟然選擇將寶押在中國,在中國大陸建新廠投資的同時,還關停了德國工廠。
斷臂求生的大衆,爲什麼沒有回到本土繼續紮根耕耘,反而把中國當成大本營呢?
先來看一組數據,2023年時大衆的營業額達到3,323億歐元,可謂創下了歷史新高,並且增長了15.5%。
客觀來說,就當下這個經濟環境,大衆能夠有這麼好的營業額確實相當不錯。
但大衆心裡其實很清楚,這些都不過是表面風光。再漂亮的數字也無法掩蓋大衆汽車銷量嚴重下滑的真實狀況。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平均每生產三臺汽車,至少有一臺銷往中國。
但是大衆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數據,卻顯得有些拿不出手,幾乎暴跌了20%。
市場上最大的一塊蛋糕,竟然被別人分走了這麼多,而且未來還要繼續分走更多,大衆怎麼可能不着急?
但還沒等他們想到應對辦法,更大的危機又來了。
就在上個月的月底,大衆汽車集團發佈了年度第三季度的財報,營收784.78億歐元,同比下降0.5%。
這樣看起來似乎還能接受,畢竟只是下降了一點點,這個波動不算大。
可企業能不能活下去,重點看的還是利潤。
大衆第三季度的營業利潤相當慘淡,只有28.55億歐元,同比下降41.7%,幾乎是腰斬的程度。
這也不能怪大衆急,因爲這不是第一次嚴重下滑了。
今年前三個季度,大衆集團總營收爲2372.79億歐元,同比還增長0.9%,乍看之下好像還能挺一挺。
結果一看營業利潤,那可真是傻眼了,只有129.07億歐元,同比減少20.5%。
換句話說,大衆今年一直在虧損,看起來營業數據還算不錯,但實際上已經賺不到什麼錢了,利潤空間非常低,照這個趨勢下去,如果再不及時採取措施,大衆這個昔日的汽車巨頭,真的就徹底成昨日黃花了。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大衆可是地地道道的汽車巨頭之一。畢竟對喜歡汽車的朋友們來說,誰沒做過大衆旗下品牌的豪車夢呢?
大衆的車標,就是最好的銷售話術。
這麼一位大佬級的人物,怎麼好像突然間就不行了?
比較直觀的原因那肯定是成本,大衆汽車在全球範圍內皆有佈局,不少國家和地區還有大衆的廠房,但德國的勞動成本顯然是最多的。
可別小看勞動力成本,這算下來可不是一筆小數字。
而另一方面的原因纔是更重要的原因,大衆享受了上個汽車時代所帶來的福利,卻沒想到時代發展的速度遠遠超過了他們的想象,導致錯失了新時代的發展機遇。
等到後知後覺開始入場新能源汽車的時候,才發現已經跟不上市場的步伐了,並且市場也被先入場的幾大車企瓜分殆盡。
所以我們能明顯看出來,最近這兩年的大衆轉型轉的非常急促,而且顯然沒有做好準備。
前期規劃太遲緩,導致大衆已經在關鍵市場失去了競爭優勢。雖然已經開始加強數字化和電氣化方面的投資,但是由於未能搶佔前幾波的紅利,大衆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樣,靠着大衆的品牌情懷吸引消費者了。
所以眼下大衆要做的事分爲兩大類,一個是有效控制生產成本,因爲大衆現在的營業額數字還算不錯,只是利潤有些悽慘。所以只要控制好成本,就能有效遏制進一步的下滑趨勢。
而另外一件事更重要,那就是趕緊確定產品線和技術路線,沒有追趕上潮流的大衆,此時迫切需要轉型來迎合市場,不然就徹底被淘汰了。
想要廉價勞動力,必定要選擇亞洲市場。
大衆想要提高銷量,肯定要拿下中國市場。而中國消費者現在顯然更青睞新能源汽車,不管是純電、插混還是增程,在中國市場也顯然更受歡迎。
這麼綜合來看,大衆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到中國,顯然纔是最合適的。
於是在這危急關頭,大衆果斷選擇關閉德國總部的三家工廠,裁撤了數萬名的員工,工資削減高達18%。
管理層還表示可能會剝離整個部門,並且逐步將大衆的工作內容轉移到國外或者外包給其他的外部服務商。
最關鍵的信息是,大衆有意在中國建設工廠,使用中國工人,並且藉助中國完整成熟的產業鏈,實現大衆從傳統燃油汽車向新能源時代的轉型。
大衆汽車在德國一共有10家工廠,其中下薩克森州有6家,薩克森州有3家,黑森州有1家,一共有12名工人,其中大多數都在沃爾夫斯堡的總部和主工廠工作。
不少人都認爲,大衆此次裁員大概率會拿下薩克森州的工廠開刀,尤其是剛剛失去保時捷公司訂單的奧斯納布呂克工廠。
這件事在德國掀起了軒然大波,大衆工人聚集起來抗議裁員,不過這一次卻沒有多少人選擇力挺工人。
《萊比錫人民報》點評大衆此次舉動實屬無奈之舉,而這也是大多數德國媒體的普遍看法。
只要大衆能夠在中國市場得到蓬勃的發展,那麼就可以依靠奧迪和保時捷的高端戰略賺得盆滿鉢滿,大衆這家企業就依舊可以存在,而且繼續當他的行業龍頭老大。
《明星》週刊則提出了更尖銳的觀點,大衆早就應該裁員了,長期臃腫的人員結構對大衆汽車來說,已經成爲了拖後腿的累贅。
目前大衆正在就裁員一事談判,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就在這麼危急的檔口,飯碗可能都會丟掉的時候,勞資委員會不說想辦法解決危機,反而在集團提出降薪裁員的時候,要求對工人增加7%的工資。
沒人知道大衆下一步究竟應該怎麼走,但經過增加工資這一事,不少網友都認爲,大衆將生產重心轉移到中國的事,大概率已經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