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濟危機“不僅是週期性的,也是結構性的”
參考消息網9月10日報道 西班牙《先鋒報》網站9月8日刊登題爲《德國面臨一場威脅大型工業的危機並瀕臨衰退》的文章,作者是瑪麗亞-帕絲·洛佩斯。文章編譯如下:
德國經濟失速,歐洲憂心忡忡。在德國聯邦統計局正式確認春季的糟糕經濟表現之後,本週兩家德國經濟研究機構發佈了黯淡的增長預期。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預測今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萎縮0.1%,2025年將微幅增長0.5%。而德國經濟研究所則稍微樂觀一些,給出了2024年零增長和2025年增長0.9%的預期。2023年,德國經濟萎縮了0.3%。
受能源成本高、數字化程度低和缺乏熟練勞動力等結構性問題的影響,德國製造業舉步維艱。新冠疫情衝擊了供應鏈,俄烏衝突引發的能源危機又雪上加霜。在俄羅斯天然氣供應減少或終止之後,德國受到全球市場天然氣價格上漲的影響較大,這主要是因爲德國的能源需求密集型產業高度集中。
身爲歐盟第一大經濟體的德國勉強避免了技術性衰退,但在過去七個季度中,有四個季度的GDP出現下降,而且自2022年以來,一直未能連續兩個季度實現經濟擴張。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德國今年二季度GDP萎縮了0.1%。2024年前三個月,該國GDP增長了0.2%。
此外,各項指標都表明復甦緩慢且不確定。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稱,由於工作日數量增加,2026年GDP可能會增長1.1%。另外,目前相當疲軟的消費未來應該會有所改善。
但是,這不僅是一種令人沮喪的表現,也不僅是那種來來去去的經濟危機,它已經成爲一種結構性危機。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莫里茨·舒拉里克表示:“德國經濟正日益面臨這樣一場危機,它不僅是週期性的,也是結構性的。”他的“診斷”涉及多個因素,包括德國總理朔爾茨領導下聯合政府的舉措、歐洲中央銀行的措施、德國工業界的態度以及國內的政治氛圍。
舒拉里克說:“聯合政府的預算削減是一種額外的負擔,而歐洲央行利率調整趨勢的改變對德國而言來得太晚了。此外,舊的核心產業抵制變革的時間太長了,而圍繞移民與難民庇護問題的爭論正在破壞關於吸引外國技術工人的經濟必要性的對話。只要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我們就會看到增長的機會越來越少。”
本週,大衆汽車公司爆發了危機。該公司領導層正在考慮關閉在德國的兩家工廠並裁員,以應對汽車需求下降的影響。與此同時,其他許多德國公司也面臨嚴重問題。(編譯/田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