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份歷史決議的臺灣視角
(圖/新華社)
依照過去中共兩次通過歷史決議的「慣例」,在召開下一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前,由本屆的中央委員及重要幹部審議通過「歷史決議」,並在即將來臨的黨大會上,確定新時期領導人的核心地位,以及制訂下一階段的戰略目標與施政方針。
由此,2021年11月8至11日中共在北京召開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及《關於召開黨的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的決議》,爲中共黨史上第三次「歷史決議」,而在明年秋召開的二十大全會上,將依據此次「歷史決議」正式確定習近平的新時期領導人的核心地位及制訂下一階段的戰略目標。
不同於第一次歷史決議上由毛澤東做政治報告,劉少奇、朱德做工作報告,第二次歷史決議由鄧小平做政治報告,胡耀邦做工作報告,這一次的歷史決議從頭到尾由習近平一個人讀稿,不出現二把手的角色,大幅降低了共產黨傳統的集體領導模式。未來是否會出現一次十九屆七中全會或毛澤東慣用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攔路虎」,值得注意。
前兩次歷史決議皆由於黨面臨一個新時期的挑戰,必須對於過去的成績與問題做出總結,以統一與貫徹全黨的思想與意志。這次的歷史決議,由《六中全會公報》來看,不具有否定前一階段歷史的看法,亦沒有比較清晰的總結意義,唯一確定的是習近平的核心地位以及下一階段的共同富裕等目標。
因而整個《六中全會公報》中的包羅萬象與缺乏重點的論述,甚至於對習近平執政期間重要的整飭貪瀆、一帶一路、中國武備能力大幅上升,以及美國全力圍堵中國之美中衝突等重大事件隻字不提,令許多觀察家非常意外,引發外界衆說紛紜。筆者認爲習派採取低調與模糊戰略,以安全渡過二十大前國內外種種的風雲變化。
也就是說,習近平時代的真正來臨,將在2022年秋季二十大順利過關以後。目前看來,習派幾乎確定今後不會進行政治體制方面的改革開放,下一階段習近平時期共產黨的專政體制只會更加鞏固與集中。
對於臺灣來說,《六中全會公報》中的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統一,落實「愛國者治港」,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臺獨」,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牢牢把握兩岸關係主導權和主動權的論述。說明中共已經不再期待國共合作,亦不寄望於臺灣人民,更不可能主動放鬆對民進黨的敵意,而將兩岸關係置放於中美關係位階之下,並以自己的目標與手段進行統一大業。
尤其重要的,未來的「愛國者治臺」話術已經浮現,對於中共來說「愛國者」等於「愛黨者」,因此對於未來臺灣「特首」的規格已清楚畫線。由此,中華民國與臺灣應如何因應即將來臨如海嘯般的危局,是我朝野都必須嚴肅與審慎面對的。 (作者爲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