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出入口像“棺材”,誰給審批通過的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評論員 沙元森

日前,廣州地鐵花地灣站一個出入口還沒裝修完,就開始拆除。如此折騰,原因很簡單,地鐵出口外形被部分市民吐槽像“棺材”,看着鬧心。

這一建一拆浪費了不少人力財力,自然應該追問相關人員的責任。據媒體報道,一份落款爲萬溪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的通報批評顯示,該公司決定對4名有關人員作出“降級”“扣除季度績效獎金”“通報批評”等處理。4人分別爲該項目景觀設計師、部門負責人、公司分管副總經理、公司聯席總經理。

根據網上圖片可以看出,即將完工的地鐵出口“上圓下方”,斜圓柱體外觀,通體紅色,確實很像一口“棺材”。“出入平安”是每個地鐵乘客的最大心願。不能怪部分市民“想多了”或者“事多”,建築造型既然給市民造成了不好的觀感,那就坦誠認錯。

同時也應看到,萬溪公司雖然參與改造花地灣站出入口,但是也只是項目承建方,並不能對此事負完全責任。應該由萬溪公司的認錯繼續追問,這樣的造型當初是如何通過審批的。讓人不解的是,萬溪公司從上到下一口氣處理了4個責任人,卻不見其他方面公開承擔責任。

萬溪公司在通報中表示,與項目設計單位“立即停止合作並永不再予以合作”,這算是“甲方”對“乙方”的處罰。與之相比,萬溪公司在這項目上的“甲方”卻很淡定,沒有表示追究責任的說法。

在此事釀成輿情之前,廣州地鐵有關部門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該出入口設計靈感來源於木棉花花瓣,裝修完成後外觀將是圓柱體,設計顏色本應爲木棉花的橙紅色。這番表態也許可以證明,地鐵出入口的造型在施工前得到了廣州地鐵的認可,所以他們現在也不好追究萬溪公司的責任。

也許在項目設計方案的審批階段,具有決策權的人員確實只看到了“木棉花”花瓣,而沒有聯想到“棺材”,畢竟誰也不想存心給市民添堵。可是,既然現在已經整改,也就說明當初審批出現失誤。只整改、不擔責,不是處理問題的應有態度。只讓乙方“背鍋”,把自己從責任人中擇出來,也很難汲取教訓,防止類似事件發生。

近些年,公共建築造型被吐槽時有發生。有些確實是審美差異導致觀感不一,更多的則是因爲設計和審批人員的草率、疏忽,一不小心建成“奇葩”。某地耗巨資建成長途客運中心,也曾被市民吐槽爲“三口大棺材”,而最初的設計靈感來自於“揚帆起航的船隻”,真的是理想很美,現實很“殘酷”。

要避免“棺材”造型的公共建築一再出現,既需要在設計、施工階段加強監管,更應該在審批階段用好“一票否決”。讓那些在審批階段不提意見只蓋章的人,爲自己的不負責任付出代價,不算過分要求。也只有這樣,才能喚醒他們的責任感。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