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質紊亂——心衰患者的噩夢

獲取更多精彩信息

近來,科裡面收治了好幾例非同尋常的心衰患者,有突發惡性心律失常的,有胡言亂語整夜失眠的,有精神萎靡全身無力的,也有食慾不振茶飯不思的,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心衰相關的症狀並沒有惡化,經過一系列的排查,最後發現都是電解質紊亂惹得禍!

01

爲什麼會發生電解質紊亂

電解質紊亂對於心衰患者來說是一個常見而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電解質紊亂對心衰的發展存在直接或間接影響,可引起心衰惡化,增加死亡率,更容易導致惡性心律失常猝死,而電解質紊亂常常隱秘發生,防不勝防。

臨牀上常見的電解質紊亂主要是低鉀血癥(血鉀<3.5mmol/L)、高鉀血癥(血鉀>5.5mmol/L)、低鈉血癥(血鈉<135mmol/L)、低鎂血癥(血鎂<0.75mmol/L),高鈉血癥(血鈉≥145mmol/L)、低氯血癥(血氯<105mmol/L)在心衰患者中也不少見,也應重視和積極處理。

正常人每天電解質的攝入和排出處於動態平衡,並受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心衰患者因特殊的病理生理改變、合併症、藥物等因素,更易發生電解質紊亂,主要包括下列因素:

1、攝入不足和吸收障礙:大部分的心衰患者存在胃腸道淤血,食慾較差,鉀鈉鎂等離子攝入不足,同時鉀、鎂等吸收也存在障礙。

2、神經內分泌系統激活:電解質的動態平衡受神經-內分泌系統調節,心衰時多種神經內分泌激素被激活,如抗利尿激素調節異常可引起低鈉血癥;交感神經系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激活導致水鈉瀦留;鎂的代謝也受激活的交感神經系統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影響,導致鎂從腎臟排泄增加以及向細胞內轉移而引起低鎂血癥。

3、合併症因素:心衰患者往往合併多個器官損害及多種疾病,如腎功能不全、糖尿病、酸鹼失衡,從而導致鉀、血鎂離子從腎臟排泄異常,尤其是血鉀異常。

4、藥物因素:心衰患者長期甚至終生服用的大部分藥物對電解質存在影響,如利尿劑可直接引起腎臟鉀、鈉和鎂的丟失,精氨酸升壓素受體拮抗劑可導致血鈉升高;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以及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可引起腎臟排鉀減少而導致血鉀增高;地高辛可引起細胞內鉀外移、限制腎小管對鎂的重吸收等等。

02

發生電解質紊亂該如何管理

電解質紊亂是心衰死亡率增加的“催化劑”,那麼心衰患者應該如何管理電解質呢?

1、重視心衰患者出現電解質紊亂的危害:電解質紊亂在心衰治療過程中非常常見,但醫患之間一定要足夠重視,小小離子卻關乎生命。同時要了解心衰患者最優電解質範圍,研究顯示,心衰患者的血鉀血鈉水平與死亡率呈現U型曲線,低鉀血癥和高鉀血癥、低鈉血癥和高鈉血癥均顯著增高心衰患者死亡率,文獻顯示,心衰患者血鉀在4.0~5.0mmol/L之間死亡率最低,理想血鈉水平範圍爲140~145mmol/L。

2、定期複查,監測電解質的動態變化:應根據腎功能情況、年齡和用藥情況,每1-3月複查血電解質1次,對於合併腎功能不全、大劑量應用利尿劑、進食量少的患者應該增加複查血電解質的頻率,每月甚至每半月複查血電解質1次。當心衰患者突然出現食慾差、精神差、血壓低、小便少時應立即就診複查。

3、合理膳食,重視食物糾正電解質紊亂:一般來說,只要均衡飲食發生電解質紊亂的可能性會低一些,因此對於心衰患者來說首先要增進食慾,多食用含鉀鎂較多的蔬菜、乾果、海產品和粗糧,如海帶、紫菜、菠菜、榛子、杏仁、豆類、紅薯、薏米等。

常用的藥物有門冬氨酸鉀鎂片,有效提高細胞內鉀、鎂的含量,單片含鉀量較小,不容易出現高鉀血癥。另外對於長期服用利尿劑且病情穩定的心衰患者不需要嚴格限鹽。

儘管心衰患者易合併電解質紊亂,但通過提高對電解質紊亂的認識,加強電解質的管理,才能穩住心臟的“電流”,讓心衰患者擺脫噩夢!

專家簡介

任承潛| 副主任醫師

株洲愷德心血管病醫院新內二科主任

中國心衰中心認證專家,中國胸痛中心認證專家,湖南心衰中心聯盟常務委員,株洲市胸痛聯盟培訓指導組副組長,湖南省疑難心電圖及心律失常診斷聯盟委員,中國心臟聯盟心血管疾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湖南聯盟委員,國際血管聯盟中國分部心血管分會委員,湖南省健康服務業協會第一屆心血管健康分會理事。畢業於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擅長心血管疾病的診治及心電圖診斷,尤其對頑固性心衰、嚴重心律失常的診療及心血管病的防治具有豐富的臨牀經驗,熟練掌握心內科疑難急危重病症的診斷與搶救,在國家核心期刊上發表醫學論文多篇。

求收藏

求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