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幫農民賣貨 構想來自溫世仁
用電商幫助農民賣貨,最早點子來自已故的臺灣英業達前副董事長溫世仁在西北的扶貧經驗。(本報資料照片)
由於4G手機和網路普及,大陸農村「無縫對接」跟上短視頻時代,農閒時分刷短視頻、直播帶貨、做主播成爲鄉村新潮流。幹農活、摘桃子、蒸餃子等貼近農村生活的短視頻是許多農村主播「增粉」的利器。事實上,用電商幫助農民賣貨,最早點子來自已故的臺灣英業達前副董事長溫世仁在西北的扶貧經驗。
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西姜寨鄉土流村的劉小芳靠着《紅燒肉,農村媽媽這樣做》等短視頻「吸粉」上百萬,隨後她組建團隊、開設店鋪,探索直播和短視頻帶貨。2009年4月,她僅用10天就幫助村民銷售5萬多公斤蒜薹。近年來,劉小芳和她的團隊每年銷售紅薯超過25萬公斤。
劉小芳總結經驗指出,主播帶貨的前提是粉絲數要足夠多,幹農活、摘桃子、蒸餃子等貼近農村生活的短視頻則是她「增粉」的利器。近年來,特別是在新冠疫情「加持」下,短視頻App迅速成爲農民創業新平臺。
說起大陸農村電商,不能不提已故的臺灣企業家溫世仁。他2001年開始投入大陸西部貧困地區開發,提出「千鄉萬才計劃」,從甘肅省黃羊川鎮出發,希望以偏鄉學校爲中心,利用網路科技,培育人才,輔導就業,改變城鄉差距帶來的落後與貧窮。不過溫世仁英年早逝,2003年底因突發腦溢血病逝於臺北,享年55歲。
黃羊川職業中學被賦予「以校領鄉」的功能。該校的胡萬龍老師,被譽爲「古浪網路商務第一人」。這源於2002年的一天,胡萬龍看到自家種植的蘑菇滯銷,就嘗試在網上發佈了一則資訊。3天之後,詢價的電話打來了,半個月時間,3000斤蘑菇銷售一空。
網路也能做生意?這在當地引發巨大的迴響。要知道,大陸電商龍頭淘寶在稍晚2003年5月才成立。當時,越來越多的農戶找到胡萬龍,賣起了馬鈴薯、蠶豆、冬蟲夏草。2002年,通過電子商務,黃羊川人完成網上交易3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