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經濟會不會取代實體經濟?爲什麼?

2012年,王健林與馬雲立下億元賭局,王健林說:“到2022年,如果電商在中國零售市場份額佔到50%,我給馬雲一個億。如果沒到,他還我一個億。”

這場億元賭局僅僅幾年後,王健林稱這個賭局已是笑話,單純的互聯網公司都會死亡,需要線上和線下的結合,實際上早在賭局立下之前,王健林已經着手佈局萬達電商,如今來看,雖然王健林的這場電商夢已經破滅,但這場億元賭局,結果卻沒有什麼懸念。

因爲根據數據統計顯示,截止到2021年末,國內電商佔零售行業市場份額超過52.1%,這個數字幾乎是韓國的兩倍,而規模也是世界第一,比很多發達國家的規模還要高,因此我們單純從數據上來看,這場世紀賭約,贏的人是馬雲。

但以此我們就能說電商經濟就能夠取代實體經濟嗎?

毫無疑問,絕對不可能。

從數據上來看,2020年到2021年,電商佔零售市場的比例增長高達8%,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爲新冠病毒。

2020年全國實體經濟下滑嚴重,這個數字接近20%,主要原因是因爲疫情導致的人們出行受阻,因此網絡經濟、電商經濟才大行其道,在2020年到2021年交出了一份幾乎是完美的答卷。

但疫情會不會過去?

今天我們可以確定性地回答這個問題,疫情一定會過去的,而且我們今天出行已經沒有任何限制了,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電商經濟的增長會慢慢放緩,甚至是隨着經濟的增長而下滑,達到某個比例值區間,電商經濟就會停止增長,而不會超過實體經濟。

爲什麼國外的電商經濟很難做到同實體經濟比擬呢?原因很簡單,那是因爲國外的經濟更發達。

這個時候很多人會好奇,爲什麼發達的經濟體反而實體經濟更好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爲在發達經濟體中,例如歐美那樣的經濟體,人們會有更多的假期,會有更多的時間,自然就會產生更多的線下場景消費,而不是網絡購物。

今天我們的電商之所以如此發達,一個原因是因爲我們的人口密度足夠大,人力成本足夠低,而我們的空閒時間又比較少,這就導致了大量的人通過網購來節約時間。

在一些大城市,人們甚至忙的沒有時間生孩子,而電商經濟的發展,則很好地解決了人們購物、篩選商品的繁瑣過程,極大提高了效率。

但是,電商經濟也不會完全取代實體經濟,因爲線下場景消費所帶來的真實感和體驗感,是電商經濟永遠也達不到的。

舉個例子,我去商場買一件衣服,當我走進熱風的時候,我會聞到令人非常舒服的香味,裝修的風格、味道、環境、顏色都是那麼簡約純白,這和我們在家在路上玩手機選衣服是達不到的體驗。

同樣的道理,我陪老婆去珠寶店選一個手鐲、一條項鍊,這種實際的體驗感也是網購所達不到的。

爲什麼好多女孩子至今依然很喜歡逛街呢?原因很簡單,因爲逛街所帶來的體驗感和滿足感,是網購所達不到的。

而現在網購的佔比之所以有足夠高,那是因爲眼下我們的經濟形態還處於內卷當中,很多人週末加班,全年無休996,在這樣的情況下,好不容易休息一天,當然是躺在牀上玩手機,而不是出去逛街吃喝玩樂。

但未來,隨着我們的經濟進一步增長,當我們也邁入了向歐美那樣的發達經濟體中,我們一定會出現時間越來越多的情況,當我們的假期多了,時間多了起來,自然就願意出去走,願意出去消費,也敢於消費。

實體經濟雖然這幾年式微,有房租和人力成本太貴的因素,也有流量太低的因素,但總的來說,實體經濟的獨特魅力,哪怕是在未來百年後,科技到了一個難以想象的地步,實體經濟也依然有它的獨特位置,是電商所奪不走的。

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特定場景的消費環境下,給消費者獨特的感覺,不一樣的感覺,賦予消費者意義感、滿足感、和紀念意義。

例如看電影,洗浴按摩、吃美食、快餐連鎖店、服裝店、咖啡館等等,這些實體經濟的線下場景,是電商經濟永遠也無法取代的。

電商經濟的最大缺點是什麼?是方便快捷,最大優點也是方便快捷。

我們要知道,人是有儀式感的,人是有體驗感和滿足感的,人不會一直追求效率和方便快捷,我們外出吃飯,而不是在家點外賣,那是我們因爲追求儀式感,我們在電影院看電影,而不是在家看電影,那是因爲我們想要更真實的體驗感。

而這一切,都是電商經濟無法滿足的。

因此,電商經濟也勢必無法取代實體經濟。

end.

作者:羅sir,新青年的職場內參。關心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樂觀的悲觀主義者。關注我,把知識磨碎了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