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香港通識教育教科書是這麼改的

香港教育局昨日向中學發出通函,公佈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改動方案並徵詢學界意見。其中通識科改動力度最大,包括原有六個單元改爲三個學習主題:“‘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及“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涵蓋國家與香港的憲制關係、香港國家安全法、香港融入國家最新發展規劃政策等。

一年多以前榴蓮EDU曾發表過關於香港教育的相關熱文,感興趣的可以再看一下:

香港通識教育教科書竟然是這樣的

通識教育背後的香港教協竟然是這樣的

從川普買買買格陵蘭到英國朋友的香港困惑

此次,香港教育界與政界均認同推行教育改革。有學界人士形容,此次改動是教改的“里程碑”,針對通識科的改動定位清晰,內容詳實,將有關香港的課題納入國家發展的框架中,有利培養學生對社會和國家發展的承擔和責任。

通識科改名 大幅縮減課時

教育局向學校發出的通函包括問卷和四個核心科目優化建議。問卷提供幾個取代通識科的新名稱供學校選擇,分別爲“公民及國家科”、“國民與社會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與文化科”、“社會教育科”等,亦提供內地考察的主題、計劃安排學習團的年級供學校選擇。

問卷後附上“重新冠名科目以代替通識教育科”的課程建議,建議提及新科目三個學習主題,包括“‘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家”及“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

每個主題課時均分別爲45至50小時,總課時由原來250小時,減至新科目約150小時。原先通識科“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內容則沒有出現在新科目主題中。

維護國安教育納入課程

較以往通識科空泛的課程宗旨不同,新科目課程宗旨明確指出,旨在幫助學生加深瞭解社會、國家、人文世界和物質環境等複雜內涵,並能“傳承中華文化傳統、加深對個人中國國籍和中國公民身份的瞭解和認同”。

課程學習重點包括香港問題的由來和迴歸歷程、國家和香港的憲制關係、維護國家安全的意義、國家的政治體制、國家最近五年規劃與香港融入發展的規劃和政策、香港國安法促進香港長遠發展、經濟全球化、人工智能等全新科技的發展、全球環境問題、公共衛生與人類健康等。

倡赴內地考察 寫報告代考試

新科目提供內地考察機會,建議內地考察以“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爲主題,學習時數爲10小時,不涉及公開考試,但學生需學習於考察地蒐集資料的方法,並撰寫考察報告。

建議亦列出內地考察的學習重點,包括透過網上自學與親身前往內地考察,瞭解傳統中華文化的特質,體會中華文化的保育與傳承。

考評方面,新科目在文憑試只設一份考卷,由原來以問答爲主,改爲分甲部短題目/多項選擇題,分數佔比30%,及乙部資料迴應題,佔總分七成。公開考試只設“達標”與“不達標”,釋放考試壓力,取消“獨立專題探究”。

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教聯會副主席鄧飛表示,改革將原有“今日香港”納入國家發展的框架中,突出國家與香港之間的密切關聯,十分可取。

教聯會黃楚標中學校長許振隆認爲,今次教育局徵詢文件中對通識科的改革,是繼新高中課程開始後的重大里程碑,新科目從課程宗旨、學習重點以至考覈評估均更明確和清晰。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表示,此次通識科改革是本港教育撥亂反正的第一步。他指過去通識科一直被“黃師”用來抹黑中央與特區政府,向下一代灌輸許多失實內容,以及立場偏頗的錯誤價值觀。

他續指,希望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不可止步於此,仍須借教育加強年輕人對國民身份的認同。

中文擬取消聆聽口試 英文整合必修選修

教育局昨日向中學發問卷,就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課程和評估方案,爲期一個月。教育局發言人表示,科目優化後,可減少約250小時課時,強調這並非一刀切的硬指標,待有關方案落實,學校可根據校本需要規劃課程。方案最快於2021學年中四級起實施,並於2024年的文憑試生效。

發言人表示,新方案下,中文科將精簡必修和選修部分,以及減少公開評覈的試卷數目,從而減少過度操練,考評方面取消聆聽及口試卷,卷二增設實用寫作,並增加考試時間。

英文科則整合必修和選修部分,減少教學上的重疊;數學科課程方面,學生可以只修讀“基礎課題”及部分“非基礎課題”,若在中學文憑試中“基礎課題”表現良好,最高可獲第四級的成績。

發言人指出,科目優化後釋放的課時可以讓學生增修一個選修科目、更深入學習各科目、在修讀數學科的必修部分外再修讀延伸部分、更積極參與全方位學習活動,或發掘其他個人興趣等。

教育局指,透過問卷調查蒐集學界意見後,將交與課程發展議會與考評局轄下的四個核心科目委員會考慮,同時局方會加強相關的支援工作,包括教師培訓、學與教資源等。

來源: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