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步全球! 曾文水庫「象鼻鋼管」清淤 年省5.2億

水利利用全球首創的「象鼻鋼管」讓水庫回春。(圖/經濟部水利署/下同)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近年全球暖化氣候變遷導致降雨集中,使水庫淤積嚴重,莫拉克風災98年讓曾文水庫增加9108萬立方公尺的淤積,佔設計容量的12%,等同於水庫「瞬間老了20多歲」,爲了讓它「回春」,經濟部水利署及所屬南區水資源局特別首創「象鼻鋼管工法」,完工後預計一年可清運104萬立方公尺淤泥,還曾榮獲104年度公共工程金安獎的肯定。

曾文水庫自民國62年啓用迄今超過40年,正面臨水庫淤積、老化問題。經濟部次長楊偉甫指出,在目前臺灣難以興建新水庫的狀況下,如何延長水庫壽命,對水庫施展「回春術」是最重要的課題,解決水庫淤積問題刻不容緩,但單靠抽泥船陸運過於費時,趕不上水庫「變老」的速度。曾文水庫防淤隧道爲目前全臺最大防淤隧道,完工後預計一年可清運104萬立方公尺淤泥,清淤速度及效率遠超出單靠抽泥船的作爲,如以每立方公尺500元的清淤行情計算,更爲水庫維護省下近5.2億元成本

水利署強調,曾文防淤工程隧道段的特色,爲大跨度地下坑室開挖的消能池,最大開挖深度約47公尺、最大開挖寬度約29公尺,斷面積1,061平方公尺,是目前全臺最大水利地下工程,工程團隊運用各種創新工法,以提高施工安全性及增加隧道穩定性。此外,防淤隧道進水口處爲全球首創的「象鼻引水鋼管工法」,必須水下施工並派遣潛水伕確認鋼管安裝位置,及螺栓緊度與扭力等,其精確度及施工困難度皆相當高,而隧道內消能池大洞室開挖亦增添工程難度及危險性;該工程施工迄今,在施工、監造團隊努力之下,榮獲104年度公共工程金安獎的肯定。

負責此一計劃的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指出,防淤隧道工程是將水庫上、中游集水區泥砂在進入水庫後,將含砂量多的底層水經象鼻鋼管吸取,透過排淤隧道排到下游,以減少水庫的淤積,除了能延長水庫壽命外,也有助於維持水庫下游河道水砂平衡及海牀穩定。

▼由隧道內仰視,從地表面至隧道底部約50公尺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