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我不喜歡“爹味”說教

年輕一代生活經濟社會飛速發展時期。我作爲其中的一員,能明顯感到國家的發展速度,但95後、00後與父輩之間難免會存在觀念差異,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代溝”。

由於兩代人的成長環境經歷很不同,不同的人生閱歷,導致了不同的價值觀念。父輩們甚至都來不及全面更新自己的認知,以便能跟上我們的節奏。平心而論,兩代人之間總有一些觀念和情感無法產生共鳴的,但是,他們似乎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使一些在他們看來原本充滿愛意的叮囑教誨,在我聽來不乏“爹味”,甚至令人難以接受。

一些 “前輩”喜歡以“過來人”的身份,憑藉自己更爲豐富的人生閱歷,向我們灌輸自己的“經驗”,並且不自覺地就會陷入說教。因爲完全不同的成長經歷,“經驗”一旦說教意味過強,難免激起排斥情緒,就連其中的關愛,也變得讓人難以接受。

先說擇業。我的舅舅是一名國有企業退休職工,他一直希望我能考上公務員,捧上 “金飯碗”。從我大學畢業那年起,每逢國考、省考之前,舅舅總會第一時間打電話通知我,留意可以報考的崗位;開始報名時,舅舅會詢問我是否報考,提醒我不要錯過報考時間;而當成績可以查詢時,他會滿含期待地詢問我的成績。春節回家時,舅舅也會不斷給我灌輸考取公務員的重要性

身爲晚輩,我十分理解舅舅的良苦用心,也感激他對我的未來如此上心,但他也許並不清楚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他給我的經驗分享,我只會當作擇業時的參考,不會全盤接受,更不會按照他的思路來限定自己的人生。對於我們而言,有很多新職業可以嘗試,沒有必要“綁定”一個行業,也不想把“穩妥”當作擇業的首要標準

再來說說婚戀感情事情。剛上大學時,媽媽經常提醒我以學習爲重,不要過早談戀愛,而當我快要大學畢業時,媽媽卻開始催促我把找對象的事情儘快提上日程。尤其是讀研究生之後,催促找對象幾乎成爲母子每次通話的必選內容。而且,她催我找對象的方式日益多樣化,開始講究策略,由最初的直言不諱,到後來的旁敲側擊。但無論怎樣變化,我都能感到媽媽心態上越來越焦慮和無奈,這些負面情緒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我,反而干擾了我對人生大事的判斷。

我曾經多次試圖讓媽媽明白,我有自己的節奏和打算,對感情和婚姻也有自己的理解。當這個問題在我們的談話中日益淪爲一項不得不完成的任務時,我很清楚自己並不想“爲了結婚而結婚”,而是期待遇到對的人。看到身邊不少朋友也被父母逼婚,甚至鬧到不歡而散,我真希望家長兒女們多一些理解,多一點耐心,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隨便“指導”。

不是我不懂得長輩苦心,可我真的不希望他們的經驗“限制”我的人生。就工作而言,95後的就業觀念更加多元,尤其是在疫情之後,網絡平臺直播、自媒體運營、直播帶貨等就業新形式十分流行,而這未必能被“前輩”所理解,也是他們的經驗“力所不及”的。我就是一名自由職業者,自己與客戶對接翻譯任務,沒有單位,更沒有“鐵飯碗”。我們這些“浪蕩”的晚輩,在長輩們看來,不夠踏實穩定,甚至不務正業。他們試圖通過說教,勸服我們回到他們定義價值體系內,卻忽略了我們其實和他們一樣也在定義、塑造和改變着這個社會。

因此,作爲“後浪”,我真正需要的是前輩拿出“對味”的經驗分享,而非充滿“爹味”的說教。把年輕人當作有判斷力的獨立個體來對待,尊重他們的個性與差異化選擇,才能實現不同代際之間的良好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