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要互信基礎 交流需善意措施
(圖/本報系資料照)
民主進步黨籍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在1月13日當選之夜,針對未來兩岸走向表示:在對等尊嚴前提下,會採取用「交流取代圍堵,對話取代對抗」,自信地和中國展開交流合作,增進兩岸人民的福祉,達到和平共榮的目標」。賴清德說得很好,但要實際做到,就必須要徹底改變,畢竟「對話」要互信基礎 「交流」需善意措施!
首先,就「對話」而言,自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執政後,由於堅決不承認「九二共識」,再加上仍然執行「臺獨黨綱」,被中國大陸認爲是破壞兩岸政治互信基礎,使得雙方關係惡化,「對話」管道中斷,包括海基、海協兩會聯繫中止、陸委會與國臺辦建立電話熱線中斷、已簽署並實施的21項(已簽署23項協議,21項協議生效實施,2項未生效)協議執行亦不順暢。
另一方面,民進黨若仍堅持「臺獨黨綱」,那雙方「對話」也根本行不通。中國大陸於2005年3月14日通過「反分裂國家法」,在三種情況下,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成」,包括:「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發生將導致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以及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
「臺獨黨綱」明顯地會造成「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與「反分裂國家法」根本水火不容,若民進黨仍堅持「臺獨黨綱」,再加上賴清德說自己是「務實的臺獨工作者」,這些如果在賴清德就職後沒有徹底改變,那兩岸怎麼會有重啓「對話」的可能性!
其次,就「交流」而言,由於過去幾年因COVID-19疫情緣故,民進黨政府對兩岸交流採取許多限制性措施,包括航班、航點的減少(疫情期間僅剩北京、上海、廈門與成都)、人員往來的限制、尤其是大陸參訪團申請來臺,幾乎都以沒有必要性與急迫性爲由而不予覈准!
如今疫情已趨緩,目前民進黨政府的兩岸交流限制性措施仍然沒有取消,如果賴清德就職後,繼續遵循當前民進黨政府的路線,沒有釋出善意措施,恢復疫情前的交流水準,那雙方如何能以「交流取代圍堵」!
總而言之,賴清德必須建立與大陸對話的互信基礎,當前承認「九二共識」、放棄「臺獨黨綱」是最佳的兩岸互信基礎,,如此兩岸纔有可能以「對話取代對抗」!(作者爲海峽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協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