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火熱的中國風電,杜祥琬院士專門講了“幾句比較冷的話”……

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獲悉,3月28日下午,“中國風能新春茶話會暨2021風電發展論壇”在北京金隅喜來登大酒店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爲“新時代、新使命、新徵程”。在論壇上,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院士,國家能源諮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杜祥琬獲頒“中國風能人·傑出貢獻人物”獎。

對中國風電產業,杜祥琬院士認爲到了歷史上最好的時候,但是更要頭腦冷靜地思考問題。中國風電要“擔當大任”,需要做到高質量發展,在增加裝機量的同時尤其是注意做到整個產業鏈的循環再利用。此外,中國風電還需要做好規劃,“做好自己,還要協同友人”。

對杜祥琬院士的發言重點,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特別編輯整理如下:

現在中國的風能發展,到了歷史上最好的時候,在這個時候我要說幾句話。我專門不說好話,說幾句比較冷的話。

2007年春節聚會,我們能源界對風能太陽能普遍性的看法是四個字——“微不足道”,後來有另外四個字——“舉足輕重”。現在大家可以認爲風能、太陽能已經或者將要“舉足輕重”了,但我要跟大家說現在這4個字不夠了——要“擔當大任”,我們必須認識到“擔當大任”是必須做到的。

“擔當大任”可不那麼容易。去年中國全年發電量7.5萬億千瓦時,風能、光能加起來還不足1萬億千瓦時。總書記提出,到2030年中國風電、光伏總裝機要達到12億千瓦以上。到那個時候,中國的電力主要靠風電、光伏行不行?我們可以聽到或者可以感覺到,很多同志包括領導同志們,都有一種疑問:你們能不能擔當大任?

我也把這個話告訴大家,從新疆到東海、到南海,我們可以把風機裝起來,大自然會有自然的平滑,幾小時的時差會有平滑效果。但不管怎麼平滑,它畢竟不是人能夠操控的,這是風能的特性。在這種情況下,風能能不能做到高質量發展是我們需要考慮的。不光是要增加裝機容量,不光要增加發電量,而且是要高質量的發展。

如果將全國各地都裝上風電機組,大自然所帶來的風能是取之不盡的。如果想要讓它供需平衡,會有很多靈活性資源可以利用,例如物理儲能、化學儲能,還有火電站的靈活性資源都可以拿來調峰。這不是沒有招,而是沒有實踐,我們能不能在十四五或者更長一段時間,有相當量的風電輸出同時又能夠結合靈活性資源,做出一個規模化的風能供需平衡樣本?我很希望有這樣的例子拿出來,向各個地方的人們包括各個地方的領導同志去說明我們風能可以那麼大量。

還有一點。風能本身就是一個產業鏈,從前端的材料科學到製造業,再到最後的風力機組,等到二三十年、三四十年以後風電機組到期,我不希望這些機器就此成爲一堆垃圾,而是進入一個循環要能夠重複使用。從一開始,我們就要考慮好全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希望風能界的同志在擔當大任時,不止是風電裝機走在世界前列,不止是材料科學和製造業走在世界前列,更要風機循環利用也走在世界前列。

再說一點。我希望咱們中國的風電要做大,做成大產業。現在從中央到地方到老百姓,都在看風能、太陽能將來做大是什麼樣子?我覺得風能應該要有很好的規劃,有很好的戰略。我們發改委、能源局在努力做這件事,我們在風能第一線的同志也要動腦子,把我們風能做大以後應該怎麼規劃,怎麼做好、做大、做出高質量來?

我想說“做好自己,還要協同友人”才能贏得未來。協同友人是什麼意思?不光是發展好風能自己,也要跟電網很好的協同。電網怎麼改進?怎麼互動?網和儲、用要能夠得到協調,包括跟化石能源的火電,在一定的時間裡要有很好的協同,這些都是需要規劃、需要謀劃的事情。

我跟大家說說心裡面的話,不想再給大家加更多的熱度,而是要頭腦冷靜地思考問題。當我們還是小孩的時候,別人說你這不足、那有缺點,說你走路都不穩,這都無所謂。但你長大了、長高了、長壯了,再走不好路,別人就會有很多意見。風電要擔當大任,現在就要做好準備!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華夏能源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