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機構樂觀預測2025年中國車市:以舊換新、智駕升級將持續拉動汽車消費 “價格戰”或提前打響
財聯社11月27日訊(記者 徐昊)年底漸近,投資領域對中國汽車行業的關注度持續升溫,包括瑞銀、野村、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機構對中國車市2025年的發展趨勢給予了樂觀評價。其中,“以舊換新”、“價格戰”和“智能駕駛”成爲三大關鍵詞。
今年以來,在“雙新”補貼政策驅動下,消費者購車熱情被激發。乘聯會最新數據顯示,11月1-24日,乘用車市場零售163.8萬輛,同比去年11月同期增長29%,較上月同期增長4%;新能源車市場零售86.7萬輛,同比去年11月同期增長68%,較上月同期增長7%。另據商務部數據,截至11月18日24時,全國汽車“報廢更新”和“置換更新”補貼申請均突破200萬份,合計超過400萬份。
瑞銀投資銀行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主管鞏旻認爲,從內需角度看,中國內地實施的“以舊換新”和“報廢置換”補貼政策已初見成效,但2025年政策力度可能會面臨退坡。
“以往來看,刺激政策後常有一年緩衝期以減輕退出衝擊。”鞏旻預計,報廢補貼標準可能從今年的2萬元、1.5萬元降至明年的1萬元、7000元。同時,今年財政預算僅覆蓋半年,但明年需爲全年準備,預計總體刺激預算金額不變,但單臺車補貼可能減半。
野村的報告中提到,受惠於政府的“以舊換新”補貼政策,2024年中國市場的汽車出貨量高於該行先前預估。野村認爲,2025年汽車市場可能會有進一步的政策刺激。
不過由於刺激政策的不確定性,瑞銀和野村均提到了相關補貼政策或將提早透支市場需求。在這種情況下,瑞銀進一步指出,在車企加大產能的前提下,“價格戰”將會持續。
“2025年即將到來,政策熱潮逐漸退卻,新一輪車企價格戰或將於2025年1月出現。”鞏旻表示。
與瑞銀的判斷相近,摩根士丹利報告同樣認爲“價格戰”尚未結束。“在傳統淡季的(2025年)一季度,由於缺乏政策支持和新車型上市,我們認爲價格競爭風險較高。合資品牌爲了維持銷量可能繼續進行價格競爭。不過,與往年相比,全行業範圍內的大規模價格戰可能性不大,更可能集中在主力車型或新車型上市時通過增配減價策略推行。”摩根士丹利稱。
11月27日,市場流出比亞迪致供應商降價10%的郵件。儘管比亞迪方面對此迴應稱,這是基於公司規模化大量採購對供應商提出的降價目標,“非強制要求”,但市場普遍認爲,“價格戰”或將藉此再度升溫。
瑞銀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比亞迪在國內乘用車市場的份額高達14%,,遠高於同期特斯拉的4%,僅低於其他所有面向大衆市場的在華合資公司的25%。
除或將被動參與到“價格戰”,瑞銀和摩根士丹利均在提到“智能駕駛”將是接下來車企積極競爭的領域。
“智能駕駛自動駕駛將成爲主要亮點之一。目前硬件端差異化難以顯現,因此智能駕駛系統成爲重要考量標準,包括特斯拉FSD落地、無圖導航、去激光雷達及端到端大模型等技術將在高速公路及城市道路推廣。”摩根士丹利認爲,對於選購20萬元以下智能電動車來說,這些功能是必須具備的重要考量因素。
“中國車企會爭先恐後的打造更好的車,包括更長的續航里程、更強勁的動力、更好的內外飾、更好的智能化的體驗,以及輔助駕駛方面的優勢。”鞏旻表示,儘管近兩年的融資環境不及2020年、2021年,但智能駕駛領域並沒有看到任何的倒退。
基於上述對汽車消費拉動的因素,三家機構對2025年中國汽車市場均給出了樂觀的估計。
“今年全年汽車銷量預計達到2,600萬輛左右,其中新能源車銷量可達1,150萬-1,200萬輛,同比增長28%-33%。”摩根士丹利預計,明年乘用車的需求將維持在2,600萬輛左右,其中新能源車的增長率將在15%至20%左右。
從投資角度,鞏旻認爲目前中國自主品牌佔全球汽車市場份額約20%、佔全球電動車市場份額約60%,但合計市值僅佔全球車企的10%左右。“長遠看,我們對中國品牌的投資是偏樂觀的。”野村也對2025年市場整體需求較保持樂觀,並相信需求可進一步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