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市場爲何不願爲新茶飲“買單”了?

轉自:鈦媒體

新茶飲品牌們預想中的資本盛宴狂歡,並未如期到來。

8月14日,港交所信息顯示,滬上阿姨招股書已失效。至此,包括7月初招股書失效的蜜雪冰城、古茗在內,2024年三家衝刺港交所的新茶飲公司的上市進程均遭遇挑戰。

根據港交所規則,申報港股IPO企業在遞表6個月內未有進展,意味着其上市申請的處理期限已過,但可通過更新資料重新申請激活上市程序。對此,蜜雪冰城、古茗以及滬上阿姨的投資人均表示,將重新遞交材料。

招股書的失效,雖然並不意味着上市計劃失敗,卻也從一個側面反映着資本市場對於茶飲行業的態度。

畢竟,對於已上市的茶飲品牌來說,日子也說不上好過。

今年4月,茶百道雖然先於其他競爭對手,率先敲開了港股的大門,但卻在上市首日就遭遇破發。並且,早在新股認購時,茶百道散戶的打新熱情就不高,甚至出現未足額認購的現象。

自上市以來,茶百道的股價連續下跌。8月13日,茶百道盤中一度跌至5.4港元/股,較發行價跌去近7成。

而茶百道的遭遇並不是孤例。2021年6月30日,頭頂“全球茶飲上市第一股”的奈雪的茶,在登陸港股的首日便遭遇了破發。截至8月16日,奈雪的茶總市值僅爲25億港元,體量不足上市之初的十分之一。

如此低迷的市場預期,甚至影響了其他企業的上市計劃。甜啦啦原本計劃在2025年登陸港股,但公司創始人王偉近日對外表示,“鑑於現在的實際情況,上市也得慢一點來”。

二級市場的漠視

“這反映了當前市場對於茶飲這一業務模式的漠視。”據香頌資本CEO沈萌介紹,所謂招股書失效,往往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因爲過了半年,部分材料需要更新;另外一個原因是,在公司籌備上市的過程中,通過跟券商中介機構和投資者等買方市場的接觸,發現遠低於預期。如果一切都很順利,登陸港股根本用不了半年時間。

在沈萌看來,茶飲行業的模式擴張,主要依靠的是加盟店數量增加,從而帶動整體規模擴張,但這個過程中,利潤率是不變的。茶飲行業的商業模式其實就是飲料零售,如果基於這一邏輯上市,問題不大。但問題是,隨着近年來茶飲市場的火熱,茶飲品牌們的估值似乎已經偏離了市場所能承受的範圍。

新茶飲市場的全面爆發是從2018年開始的。前瞻產業研究院研報顯示,到2018年茶飲市場整體規模達537億元。也正是在這一年,喜茶完成了B輪融資,融資額度高達 4億元;奈雪完成A+輪融資,投後估值達到了60億元。

隨後,新茶飲品牌的融資數量和金額就開始逐年攀升。據紅餐大數據和餐企老闆內參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茶飲品牌共有18起融資事件,融資總金額達到17.43億元;2021年融資金額大幅度增長,超過83億元;2022年融資金額超過45億元。

也正是在資本的競相追逐中,新茶飲品牌們的估值水漲船高。有消息稱,2021年,在喜茶完成了5億美元融資,其估值達到了令人咋舌的600億元;同年,據媒體報道,五源資本以200億元人民幣估值從元生資本處購買了一些茶顏悅色的老股,讓茶顏悅色成爲估值僅次於喜茶的茶飲品牌;而按照蜜雪冰城此前申報A股IPO的按擬發行股本及募資額推算,估值則達到了649.6億元,而衝擊港股IPO後,則被市場預測估值將超700億元。

超高估值狂歡後,人們也就自然的期待着IPO的盛宴。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傳出IPO動向的茶飲品牌共計8家,包括茶百道、古茗、滬上阿姨、蜜雪冰城等頭部企業。

可“新茶飲IPO元年”並未如人們期望中那樣到來。

速度與加速度

不得不承認,包裝成爲科技型企業,是新茶飲企業獲得融資的必經之路。但這條路也必然挑戰重重。

站在二級市場投資者的角度,最關注的除了增長率,以及利潤的絕對增長,更關注的還是毛利率是否能有變化和增長。資本市場之所以認爲科技行業具備真正的高成長性,是因爲技術的發展能夠帶動收益率的提升,從而實現更具想象力的增長和收益。

可是一個連鎖飲料店業務,怎麼可能回饋給市場以非凡的想象力和超額回報呢?

這也成爲了導致一二級市場嚴重倒掛的根源。

但這也並不意味着,茶飲行業的商業模式在資本市場上沒有可取之處,只是這一模式不足以激起二級市場投資者廣泛的興趣。

“並不是說他們上不了市,只是茶飲品牌們的預期與投資者的反饋,無法達成一致。”在沈萌看來,經過了多輪的融資,極大的拉高了茶飲品牌們的估值和自我預期。融資成本又過高,其中或許還有對賭協議的催促,但二級市場反應遠沒有一級市場熱烈,品牌方不願意流血上市,讓招股書失效,或許是更體面的退出方式。而茶百道之所以能夠快速成功登陸港交所,大概率就是降低了自己的預期。

同時,由於目前港股投資者的心態也比較脆弱,整體處於一種比較撕裂的狀態,所以就是更不會給這些品牌消費類的品牌更好的一個估值。

另一方面,茶飲品牌衝擊港股的失利,也必然會影響到其他品牌籌備美股上市的進程。

雖然美國市場投資者對於中國茶飲品牌的瞭解程度有限,但茶百道和奈雪仍然可以成爲他們理解這一商業模式的座標。因此,站在這個角度來看,很多品牌選擇赴美上市,可能主要是爲了完成上市這個動作。而即便品牌能夠成功上市,並維持高估值,估計會很難實現有效流通。

雖然,賣糖水是個成熟且無法實現幾何級數增長的行業,但並不意味着這個行業就不具備持續增長能力。

從可口可樂到星巴克,從百勝到麥當勞,這些創下過輝煌業績的企業背後,都在毛利率、成本控制層面不斷優化,給成熟生意帶去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例如,麥當勞在生產環節中,有着精準的成本控制考量。由於機械化削皮會造成土豆損耗,而麥當勞中國則通過蒸汽脫皮和水切工藝,每年可節省下5000噸土豆原料;土豆皮去除水分後可作堆肥處理,薯條生產線上留下的土豆邊角廢料則被用來做成沼氣,爲工廠生產提供清潔能源。

而在物流管理上,麥當勞在一些地區將麪包廠、肉類加工廠相應的配送中心相連,省去裝載、運輸過程。此外,麥當勞還優化了從產地到餐廳的整個物流配送環節,減少了諸多沒有必要的包裝與運輸過程,不僅僅能夠縮短食材配送的週期,增加餐飲運作的週轉率,保證食材新鮮,更能夠進一步控制運輸成本。

相較麥當勞這樣的高度成熟的連鎖化品牌,剛剛開始進行供應鏈和成本結構優化的新茶飲品牌們,顯然還有着漫長的路要走。

在沈萌看來,雖然新茶飲品牌已經開始逐步通過自建供應鏈來進行成本控制,但這也意味着供應鏈企業缺少了議價能力。而從關聯公司採購,也意味着無法從市場獲取更優惠的貨源。並且,這些看上去更賺錢的供應鏈公司也往往並非上市的主體。“二級市場投資人看的不僅僅是速度,更是加速度,僅有規模,是遠遠不夠的。”(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謝璇,編輯|房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