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不在了, 大家借給他的救命錢, 我們接着還!”
“兒子不在了,大家借給他的救命錢,我們接着還!”
2016年,萍鄉市安源區青山鎮退休老人易錫梅、史秋菊的兒子易宏勝因借錢換腎,欠下42萬元債務。兒子去世後,老兩口鄭重承諾,有生之年,一定要替兒子把債還清。爲了心中這份執念,老兩口與時間“賽跑”。他們省吃儉用攢下養老金,養雞種菜增加收入,只爲早一天還清債務。
3月18日晚,在青山鎮香爐山小區易錫梅家中,88歲高齡的他顫巍巍地從抽屜裡拿出賬本,一番計算後,對81歲的老伴史秋菊說:“已經還了19萬元,還欠23萬元,我們要加緊哦,一定不能把債帶進墳墓!”
文/易永豔 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曹誠平 趙影
易錫梅和史秋菊在算賬。易永豔攝
易錫梅和史秋菊相互攙扶回家。江西日報全媒體記者曹誠平攝
緊急!
一晚上借到47萬元
“弟弟腎移植配型成功,明天就可以做手術!”2016年3月31日晚,易錫梅突然接到女兒易傳玲的電話,喜極而泣:“兒子有救了!”
2010年,易宏勝被確診患尿毒症,靠透析維持生命。2016年,易宏勝的身體已非常虛弱,如果不換腎,將時日無多。就在絕望時,突然接到配型成功的消息,易錫梅和史秋菊老兩口頓時激動不已,但隨即他們的心又懸了起來:就要做手術了,可是近50萬元費用還沒着落,怎麼辦?
“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救兒子的命!”易錫梅斬釘截鐵地說。隨即,全家人給街坊鄰居、親戚朋友挨個打電話借錢。
籌錢,只有一晚上的時間,這是一個與死神“賽跑”的揪心之夜。
這一夜,易宏勝躺在病牀上,等着闖“鬼門關”;這一夜,易錫梅和史秋菊在家徹夜未眠。
5000元、1萬元、2萬元……一筆筆救命錢打進易宏勝的賬戶,隨着金額不斷增多,生的希望,也在全家人心裡升騰。次日早上,賬戶上整整進了47萬元!
“一晚上借到47萬元,做夢都沒想到啊!”雖然事情已經過去8年了,但當時借錢的細節,易錫梅仍記得清清楚楚——鄰居李芳生10萬元定期存款,還有20天就要到期了,二話不說立即取出,損失了3000多元利息;一個遠房親戚,推遲買房,把6萬元先給他們應急……回想起衆人伸援手的情景,易錫梅一次次老淚縱橫,哽咽失聲。
承諾!
救命錢一分都不能賴
那些年,爲了治病,易宏勝先後花了97萬元,雖然醫保報銷了一部分,但2020年8月易宏勝去世後,仍有42萬元借款沒有還。1969年出生的易宏勝離異後,帶着8歲的兒子一直未再婚。他去世後,留下的債務怎麼辦?
“人死賬不爛,大家借給我兒子的救命錢,一分都不會賴,這些錢我們接着還!”易錫梅、史秋菊老兩口給債主一一打去電話,鄭重承諾。
老兩口素來古道熱腸、誠信友善,他們的爲人,大家再熟悉不過,因此,8年來,沒有一個人向他們要過借條,也沒有一個人向他們要過債,但老兩口心裡一直有一本“明細賬”。每年過年前,他們都會按照借錢的先後順序,還上一筆債。
那些年,爲了給兒子治病和補貼家用,老兩口掏光了積蓄。兒子去世後,他們用養老金繼續替子還債。兩人的養老金加起來每月有6962元,他們精打細算,除去各種開支,每年能存下3萬到5萬元,全部用來還債。
“李杏和,2萬,已還;賴虎,7萬,已還5萬,欠2萬……”賬本上,一筆一筆,清清楚楚地記着2016年4月1日以來的借錢數目和還款情況。目前,老兩口已經替兒子還了19萬元。史秋菊說:“每還一筆錢,心裡就輕鬆一點。”
迫切!
早一天還完早一天心安
隨着年事漸高,老兩口早日還清債務的心情也日益迫切,他們開啓了與時間“賽跑”的還債之路。“我們都是八九十歲的人了,心裡很明白,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易錫梅說,“光靠攢養老金還債是有限的,我們要想方設法增加收入。”
老兩口在小區旁一座舊廠房裡養了幾十只雞,還開墾了五六塊地。一年四季,人不閒,地不荒。每天下午,史秋菊都會來到菜園,摘上滿滿一筐菜,第二天早晨拿去賣。
3月19日清晨,天剛矇矇亮,史秋菊就挑着菜筐前往1公里外的集鎮賣菜。年過八旬的她,挑着三四十斤菜,沒走多遠就累得氣喘吁吁。走一走、歇一歇,6時30分,她來到集鎮,擺開地攤。
9時30分,史秋菊拿着1元錢到對面的早餐店買兩個花捲。早餐店老闆娘李清清感慨地說:“老太太捨不得花錢,每天的早餐就是兩個花捲。他們的事鎮上人都知道,挺讓人感動的。”
11時,菜基本賣完。史秋菊算了一下賬,有些興奮地說:“今天賣了48元呢,比平時多十幾元!”
這時,易錫梅也來到集鎮,攙着老伴,一步一步,走路回家。8年來,老兩口就這樣挑着菜筐,每天往返於家和集鎮之間。往返一趟是2公里,8年下來就是5800多公里。8年來,他們挑着菜筐,走一段,歇一下,頑強向前的身影,成爲小鎮人眼中再熟悉不過的畫面。
回到小區,走進養雞的舊廠房,一羣肥碩的母雞正“咯咯咯”叫得歡。史秋菊走進雞舍,撿起兩個圓滾滾的蛋,眉開眼笑:“一個兩元,兩個蛋能賣4元呢!”
苦嗎?有人問她。“不苦,這些年來,政府對我們很關心,另外4個兒女也都出了不少錢。我們有養老金,有吃有穿有房。我們就是心裡憋着一股子勁,想多賣點菜、賣點蛋、攢點錢。我們每天多掙1元錢,就可以早一天還清債。”史秋菊說,“錢還清了,就心安了。”
“等不欠錢了,我就坐下來喝喝茶、聊聊天,好好歇一歇。”史秋菊充滿憧憬地說,“我還想到萍鄉市區去看一看,好多年沒逛街啦!”
記者手記
誠信比金子更可貴
誠信面對債主、常懷感恩之心、樂觀面對生活,這是採訪易錫梅、史秋菊老兩口時,最讓記者感動的地方。
老兩口的養老金加起來有6962元,如果不還債,足夠他們過上安逸的生活,但他們不顧年事已高,不伸手、不畏難,堅持替亡子還債,一諾千金。
老兩口說,兒子患尿毒症10年來,從醫藥費報銷到日常生活,政府部門和親戚朋友都對他們十分關心,讓他們倍感溫暖,他們一定要真誠做人、守信做事,否則,良心上過不去。
老兩口堅持替亡子還債,用最質樸的行動,詮釋了比金子更可貴的東西——誠信。人無信而不立,誠信作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內容,是公民的第二張“身份證”,每個人都應守護好這張“誠信身份證”。
老兩口替亡子還債的感人故事,傳遞着一種感人至深、可敬可學的巨大力量,這是一種社會需要的正能量,值得大力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