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中國數學,必須強大
致敬新中國成立70週年特別訪談欄目《致前行者》(一) :數學之美(來源:本站科技)
採寫|章劍鋒
“桐叔”還鄉
2018年12月22日,二十多輛車子組成的一支車隊,滿載數學家,魚貫開進蕉嶺縣文福鎮羊岃(yǐn)村。這個偏僻而寂靜的粵東北小山村,一時間鑼鼓喧天、人聲沸騰。在修葺一新的祖居前,被人羣簇擁着的核心貴賓,執筆在瓦片上籤下名字,隨後瓦片被工人蓋到屋頂上。
福壽堂祖屋的正廳樑上,高懸一塊燙金大匾,上書四個醒目大字——“數學泰斗”。
匾上的字,由一位被天安門偉人紀念堂及其他重要機構收藏過作品的書法家書寫。匾文歷數了給瓦片簽名的那位貴賓的學術成就,及其所獲得的世界頂級各大獎項名稱。
這位貴賓,名叫丘成桐,今年70歲,國際著名數學家,一身兼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等八院院士,是幾何分析學科的開創者。1983年獲得有“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章,成爲首位華人得主。《紐約時報》稱他爲“數學界的凱撒大帝”。
祖籍鄉親們爲了迎接數學泰斗還鄉,下足了功夫。四個月時間,就完成了祖屋及其配套宅院的修建、村莊道路的拓寬加築及其他相關工程建設,還設計了蓋瓦這樣不無創意的儀式。
“他帶頭捐資維修祖屋,這個事必須要辦得到位。他很重視,這次還特別帶兩個兒子一塊回來了。”在當地政府部門工作的丘成桐族侄丘文慈告訴本站科技《科學大師》記者,福壽堂祖屋是丘成桐祖輩包括父母在內的族人以前居住的地方,已經被列爲當地的文物保護單位。
修祖屋,丘成桐先後兩次總共掏了一百萬,縣裡則給予了相應的文物維修配套資金支持,用於當地新農村的建設。
丘文慈是蕉嶺這一攤事務的具體牽頭人和主導者之一。根據族中輩份排序,他管丘成桐叫“桐叔”。
丘成桐還鄉這次,從中央電視臺到地方媒體陸續報道,羊岃這個全村人口不到300人的小地方得到曝光,現在據說每天都有人前去參觀。而在今年的正月初一,四里八鄉前去遊覽的人更是密集。丘文慈展示的照片顯示,當天私家車從國道邊一直排進了村口。
家鄉人知道丘成桐是個大人物,儘管不一定完全明白他的學術地位和成就。某次丘文慈聽清華大學一位數學傢俬下講,丘成桐的數學理論貢獻,源遠流長,可以影響數學界和理論物理界進程一百年以上,而全世界真正懂得其主要學術理論(卡拉比-丘理論)的,不會超過四十個人。
不過,丘成桐對家鄉的關切,溢於言表,這個他們是懂的。
去年夏天,丘文慈在清華大學學習,見到了丘成桐,席間一番談話給他留下印象。
“他問得很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老師的工資會不會低?學生的高考成績怎麼樣,有沒有尖子生?他說蕉嶺每年有沒有學生能考上清華北大啊,如果有可以考我們清華數學中心。”
2018年回蕉嶺,丘成桐決定,要在蕉嶺設立兩項以其父母親名字命名的獎學金,每年獎勵當地高考成績前10名的大學新生,條件是,這些學生考入的必須是在全國排名前20的大學。
縣裡也專門設立了丘成桐教育發展基金會,縣政府撥款八百萬元,用於發展地方教育事業,丘成桐把汕頭的舊屋出租,也將租金定期匯入設在教育局的基金會賬戶。
2019年高考,羊岃村有一名學生考入了武漢大學,是全縣理科第三名。丘成桐得知後,頗爲高興,對丘文慈說,他要兌現承諾,給予獎勵。
在羊岃村口,闢有展示丘成桐證明的正質量猜想和卡拉比猜想數學公式的區域。高深難懂的數學理論元素,在這片底層鄉土中被突顯。
纔剛剛開始,暫時還不能看到這會給當地社會帶來怎樣的示範效應。
悶熱的午後,年長丘成桐幾歲的族兄、當地村民丘成燦老人帶着記者在村裡參觀,在用於專門陳列丘成桐生平事蹟的原丘氏私塾“力田草廬”中,老人指着牆上一處文字,打着手勢,用外人難懂的方言加以讚許。
那段話,是丘成桐平生立下的兩個志向:第一,做出一等的數學研究;第二,爲中國數學教育服務,幫助中國成爲數學強國。
成燦老人沒法就牆上這幾行字講出更多自己的見解,他只是不止一次重複“數學強國”四個字,表示它很重要,也很了不起。
名“成桐”、字“鳳生”,寓意:鳳凰非梧桐不棲,非醴泉不飲——今年8月的一天,在清華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丘成桐本人向本站科技《科學大師》記者講其父當年給他的命名。
人中龍鳳、青史留名,是父母的期許,也是他本人懷有的志向。
對於榮歸的丘成桐來說,功成名就,掛在牆上的第一個志向早已實現;而第二個志向,歷時三十年,迄今還在路上。
摘得菲爾茲獎,震動中國
1979年夏天,30歲的丘成桐第一次來到羊岃(yǐn),中國當時經濟落後,他的這個祖籍地,同樣是破破爛爛,進村連一條好路都沒有。接到消息通知後,丘成燦等村民組織起來,專門在村口修了一條泥土路,用以迎接丘成桐。
那一次,丘成桐祭祖之餘,還和鄉親們在祖屋中吃了一頓飯,只有7歲的丘文慈短褲、赤腳地參加了這次特別的宴席,並參與大人們的合影留念。
丘成桐離開後,鄉親們又將臨時爲他修的這條路刨掉,恢復爲田地,繼續在上面耕作——這個細節,直到2018年冬天丘成桐再度回鄉,才聽鄉親們提起。
這讓古稀之年的丘成桐驚訝不已。
(祖屋前新修的瀝青道路)
1979年的丘成桐,還沒有獲得菲爾茲獎,但已經在國際學術界名聲鵲起,成爲一顆耀眼新星。身份上,他是國際名校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學術成就上,他已經證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質量猜想,並且,在1978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他應邀作了一小時的大會演講。①
國際數學家大會每四年舉行一次,除了頒出菲爾茲獎章,還會邀請一批國際傑出的數學家在大會上作一小時演講。在丘成桐之前,只有他的老師、著名華人數學家陳省身教授被兩次邀請在大會上進行一小時演講。
國際數學家大會每四年舉行一次,除了頒出菲爾茲獎章,還會邀請一批國際傑出的數學家在大會上作一小時演講。在丘成桐之前,只有他的老師、著名華人數學家陳省身教授被兩次邀請在大會上進行一小時演講。
(圖片由中國數學會辦公室提供)
丘成桐在國際學術舞臺嶄露頭角,中國學界備受震撼。中國科學院以著名數學家、時任副院長華羅庚的名義,邀請丘成桐回國進行學術訪問。②趁此間隙,丘成桐主動提出要回父母的故鄉羊岃看一看。
回鄉三年後,丘成桐摘得了菲爾茲獎章,再度震動國內,中國科學院專向丘成桐發出了賀電。③
(丘成桐所獲的菲爾茲獎章/複製品)
(1982年菲爾茲獎頒獎現場)
“那時中國人得到了(菲爾茲獎),就像現在屠呦呦得了諾貝爾獎,不僅對中國的科技界,而且對整個中國社會,我覺得都有相當的鼓舞作用。”丘成桐的老朋友、同樣是數學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慕白(化名)對《科學大師》記者解釋當時國內學人的反應,“一個華人學者在數學方面做到了這樣好的成果,我們當然都感到很高興。”
這之後,丘成桐回中國走動的次數越來越多,他的老師陳省身在國內設立幫助中國大學生留美的陳省身項目、引入外國名學者提高國內研究生專業水準的暑期學校項目,丘成桐都有參與具體工作。④
丘成桐向《科學大師》記者這樣回憶當年回國目睹的學界景象:
“那時候是很苦的,文革剛完,坦白講,很多人不能再做數學研究,都是不錯的人才,就算能做,也比不上從前了。老的一批都是很好的人才,但也不年輕了,差不多五十歲了。年輕一輩還沒上來,上來以後也都出國去了,所以青黃不接。”
改革開放之初,“科學的春天”到來,中國對人才的渴求和尊重不言而喻。丘成桐當時在國內擁有很高的地位,被隆重禮遇。中國當時的最高領導人特意接見了他。1987年一次訪問中科院,慕白院士還向鄰所借用了華羅庚先生的一輛加長專車——有三排座位的紅旗轎車以及專用司機,用來接待他。⑤
如此鄭重其事,背後自有緣故。慕白院士告訴記者,當時單位裡不像現在有很多車,只有上海牌小轎車,這種轎車落後到很可能半路上就拋錨了,車身外形也比較難看,內部空間比較小,沒法用來接待丘成桐。“我們接待了一位很出色的、我們很尊重的學者,路上拋錨了,你說這個怎麼樣呢?”
“數學就是基礎中的基礎”
阿貝爾獎獲得者、著名數學家艾沙道爾·辛格曾說,即使在哈佛,丘成桐一個人就是一個數學系。
當年,中國學人寄希望丘成桐能夠利用自己的優勢,幫助國內學術發展,而丘成桐在這方面也是樂此不疲。
在他和他的老師陳省身等人極力的倡議推動下,奔走於朝野、海內外學術界,用了近十年時間努力籌劃,國際數學家大會終於2002年在北京舉辦。⑥
這之前,爲了實現這一目標,丘成桐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發動華人數學家羣體簽名,向國際數學聯盟籲請。申辦成功後,他又組織一批學界頭面人物,在北京先期舉辦了弦理論國際會議,特別邀請與他有着二十多年交誼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出席演講,爲後續拉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預熱。⑦
(丘成桐和霍金)
有“數學界奧林匹克”之稱的國際數學家大會在北京召開,意義特殊。
當時中國中央電視臺在新聞播報中就提到,這是該會議100多年間第一次由中國主辦,也是第一次由發展中國家主辦,而中國人更是第一次擔任大會主席。另有三位華人數學家分別做了大會一小時發言,其中的一位還是丘成桐的博士生,其在今天的學術界已是極具知名度。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出國留學潮蔚爲壯觀,華人留學生中,也有優異的人物,能做出優異的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圈漸漸立足。
見此形勢,原先就在幫助培養中國大學生出國留學的丘成桐,考慮設立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一方面爲華人學者搭建起學術交流舞臺,另一方面也可以給經濟條件限制無法出國的國內學者、學生提供機會和窗口,接觸國際前沿學術動態。⑧
1998年,首屆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正式開幕。比照國際數學家大會的形式,有大會一小時演講環節,大會設立的晨興數學獎,也與菲爾茲獎的運作模式一致,由國際範圍提名,國際權威數學家評審,因它的嚴格和權威性,被稱爲“華人菲爾茲獎”。⑨
這個大會,至今已舉辦八屆,每三年一屆。
(第四屆華人數學家大會)
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甚至決定了民族的前途,丘成桐一直持有這樣的主張,並且對中國的數學發展不如西方、甚至落後於日本等周邊國家而耿耿在懷。
近三十年中國本土數學家的成長,在他看來,大不如陳省身、華羅庚、周煒良等老一輩大師。留學海外的傑出學者,少有願意全面回國的,國內拔尖的人才也都選擇出國,人才的培養和成長不佳,造成數學發展的困境。丘成桐注意到,連原先落後的一些亞洲國家,在大量投入後,數學研究也有了起色,比如2010年,執教於芝加哥大學的越南籍38歲數學家吳寶珠就拿到了菲爾茲獎。⑩
(越南數學家吳寶珠(右),圖源:科學時報)
(2014年菲爾茲獎頒獎儀式在韓國舉行,時任韓總統樸瑾惠給米爾扎哈尼頒獎 圖源:科學莢)
事實上,不止是越南,伊朗2014年還出現了菲爾茲獎歷史上的第一位女性得主米爾扎哈尼,而有“奧數大國”之稱的中國,本土數學家迄今無一人獲此殊榮。
“數學強大和國家強大是同步的,全世界最強的是美國,剩下是日本、法國、德國、俄國,都是數學水平最好的。任正非最近不斷強調數學的重要性,他意識到高科技的競爭最根本的就是數學競爭。他成立兩個數學中心,一個在法國巴黎,一個在俄國。這兩個地方可以找到最好的數學家。手機的研發、人工智能的發展,歸根到底都是數學。”丘成桐的博士生、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劉克峰說,“是不是數學強國,要看你有多少在世界被認可的數學家。”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全世界菲爾茲獎得主共63位,美國佔13位,法國11位,俄羅斯9位,亞洲的日本3位,伊朗2位。單從數量上看,菲爾茲獎得主比諾貝爾獎得主還稀缺。
(菲爾茲獎得主國排名榜截圖 來源:維基百科)
參加過1979年丘成桐回鄉祖屋宴席的丘文慈,對這位族叔的心願有所會意。
當他長大後,成爲村裡一位能幹的年輕人,又在當地政府機關任職做事,數次負責接待回鄉的族叔,也很用心地讀過他的不少著作,覺得這位族叔爲數學教育下了那麼多功夫,七十歲仍在飛來飛去奔波,心裡面,根本上還是希望能夠在中國培養出本土的菲爾茲獎章獲得者。
“他培養了很多非常優秀的數學家,在國外名校都能做上教授級別,是很不錯了。”丘文慈說,中國非常需要丘成桐這樣的人來做這些事,“你看我們是不是被人家卡脖子,就是基礎理論和基礎研究。中國相關的企業在國際化發展上面臨掣肘,這些都突顯中國還是要加強基礎理論研究,數學就是基礎中的基礎。”
丘成桐在一篇文章中也提到,像韓國、印度、越南這些與中國文化息息相關的國家,都能在數學等基礎科學上有優異表現,中國何時也能培養出他們那樣上水平的數學家,應該成爲政府和民衆都關心的事情。(注11)
“差得遠了”
2003年度的《蕉嶺年鑑》中,有這樣一條記錄:
9月15日,世界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丘成桐教授回鄉探親並在縣政府禮堂作報告,向本縣幹部、師生700多人作報告。
報告會上,丘成桐講述自己的學術成長經歷,勉勵故鄉學子上進。
這是繼1979年後,丘成桐第二次主動要求回鄉探望。當時情形,不如2018年還鄉場面盛大,舊祖屋的門楣上,只貼了幾幅對聯,拉了一條“歡迎丘成桐教授回鄉省親”橫幅。在鄉親陪伴下,丘成桐冒雨上墳祭祖。(注12)
(福壽堂祖屋 圖源:本站科技)
(福壽堂祖屋 圖源:本站科技)
這一年,丘成桐的心境應該不無愉快。他在中國開展的數學教育事業,獲得了中國政府的高度肯定。
當年3月24日,在人民大會堂,丘成桐與其他三位外籍科學家一道,被頒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這是中國政府設立的唯一一項授予外國學者的最高科技獎勵。
科技部官網公佈的獎勵原因,與他從1979年以來支持促進中國數學教育發展有關,歷數了他在這方面的諸多貢獻,如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科學院、浙江大學等高校創建數學所(中心),“在幫助我國建立這些數學研究機構過程中,丘成桐教授累計捐款約2856萬人民幣、298萬美元。”(數據來自科技部網站,2006年1月)。
領獎後第二天,有記者找丘成桐採訪,一大早在北京一處開發商的售樓中心見到了他。
當時丘成桐正在忙於買房子——要爲中科院晨興數學所買一套教室,爲來北京講課的外國專家買一套住的房子。
“差遠了”,是當時丘成桐在現場對記者說的話。他認爲,中國數學界領袖人才不夠,新一代的領袖式的數學家比以前差得遠了,他希望中國一方面能夠大量引進人才,一方面能夠大量培養自己的人才,才能將數學做成。他說他做事的目的在此,而不是爲了受國家獎賞。
同樣的話,丘成桐說過不止一遍。知名媒體人楊瀾1998年採訪丘成桐,當時丘成桐對楊瀾說,中國數學與國際水平相比“差得遠了”,楊瀾回憶說,“他說大概再過二十年,他們(中國人)才能夠看得懂我現在在研究的東西。我聽了非常震撼。”
(丘成桐與楊瀾 來源:本站科技《致前行者》欄目)
今年8月,丘成桐在本站新聞的《致前行者》節目中又與楊瀾見面,20年後再度接受楊瀾的訪問,他肯定了中國數學事業的進步,認爲學生的可塑性也在增大,並提到,哈佛大學對中國學生的錄取興趣也在提高,但是,他之前的基本看法依然沒有變化,中國依然缺乏數學領軍人才。丘成桐的願望,是能進一步招攬到一批領軍人才。
(華羅庚和楊樂、張廣厚、陳景潤在一起。圖源:新民週刊)
“現在基本上好的年輕人才比以前多了,中國也有錢了,能夠請人,讓他們專心做學問,不像從前每個人都爲生活煩惱。”丘成桐對《科學大師》記者說,“所以整個學問應該是發展上去的時候,五年到十年應該會有大變化。”
曲折辦學路
早些年,由於國內經濟還不發展、經費普遍缺乏,要興辦數學中心,開設針對中學生、大學生和研究生三類數學競賽,丘成桐需要出面募資拉贊助。
他和中國科學院合辦的晨興數學所,就是由香港恆隆集團主席陳啓宗、陳樂宗兩兄弟的企業出資興辦,靠着與陳氏兄弟的私交,1994年,丘成桐募到了1600萬元,數學所因此以陳氏企業冠名。
“當時就講,我們要做一個開放式的數學研究所,當時所有的所都是封閉式的,沒有真正開放。我提出要辦開放式的,全國跟全世界的好的學者,可以到我們所來聚在一起討論學問。”
2000年晨興數學所奠基,丘成桐在典禮上慷慨陳辭:在這個世紀結束、新世紀來臨的時候,數學家盼望的不是萬兩黃金,也不是千年霸業。畢竟這些都會成爲灰燼。我們追求的是永恆的真理,我們熱愛的是理論和方程。“它可以富國強兵,因爲它是所有應用科學的泉源;它可以安邦定國,因爲它可以規劃現代社會的經絡。”
丘成桐當時提出來,希望大家同心協力,在中國建立一個有世界水平的數學中心。
但是,事與願違。
五年之後,經費漸漸花完了,支持他們的院領導也升官離任了,中科院方面宗旨有變,偏向於應用數學的發展,陸續成立了其他應用數學技術、計算技術、數學與交叉科學等四個機構。這一轉向中,晨興數學所的存在就顯得有些尷尬。
丘成桐直言,其他四個所,都與數學無關,而以晨興數學所爲代表的純數學在整個科學院裡是五分之一。“現在也不受重視,我也沒有什麼辦法。”
丘成桐告訴《科學大師》記者,他的辦學過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難之一就是“新官不理舊賬”,由於大學校長和書記都是官員身份,往往幹不了太久就會調任,難免遇到前任一走,茶就跟着涼了的情況。
2002年在江南地區某重點大學,他們也合作辦過一個數學科學中心,獲得過蘇步青、谷超豪等當時數學名宿的支持,一段時間發展別開生面。中心開幕之際,霍金應丘成桐邀請訪問中國,就專程現身那所大學,爲之站臺,所到之處,被媒體稱爲颳起了一陣科學旋風。
(霍金1985年第一次到訪中國)
這個中心的辦學一反傳統的教育模式,援引國外模式,開辦暑期學校,不時引入哈佛、普林斯頓等世界名校學者舉辦學術活動。
丘成桐的學生、時任該校數學中心執行主任兼數學系主任的劉克峰告訴《科學大師》,這樣做的目的可以讓學生與國際一流學者接觸,開闊視野。他們當時在國內還首開丘成桐班。這一辦班模式,後來被其他國內名校所吸收和借鑑。據劉克峰提供的數據,丘班一共舉辦八屆,120名學生,有百餘人被國內外高校錄取爲研究生,其中的70多人前往哈佛、斯坦福等海外名校深造。
不過好景不長。幾年後,換了新的校領導,人事局面改變,對於數學中心的支持風向也隨之改變。劉克峰無奈離開數學系,辦學經費也在減少,這一切讓丘成桐難以感到愉快。
“丘先生淡出,我們這幾年也受到很大限制,”劉克峰說,本來那個大學的數學實力在世界都有一席之地了,十多年前該校的數學學科已經是國內排名第三、四位,到現在則下降至排名十三、四位。“十年中下降這麼快,沒有人爲這個負責,也是挺遺憾的事情。”
劉克峰雖然現在名譽上是那個數學中心的執行主任,但他坦言,自己對中心的日常教學也起不了太大作用,他們當時辦的一些創新班,也都停止了招生工作。
但他心有不甘,言辭之間,仍然對那個中心的重煥生機抱着一線期待。
特立獨行,想爲中國做點事
心直口快、不拐彎抹角,有時候會讓人很難堪;只看學問,不看其他——這是丘成桐留給身邊人的基本印象。他的學生對此多有領教。
有的最開始當他的學生,就會受到高年級師兄警告,不要在丘成桐面前偷懶和不懂裝懂,不然他會“很不客氣”。而做不出真東西,達不到他的標準,再欣賞的學生,“他不可能輕易讓你畢業”。
他的脾氣,在公共視野中也具有相應辯識度,對於國內的諸如高等教育發展、數學人才培養,甚至早年間對高校海外人才引進存在的一些問題,丘成桐都有過犀利的鍼砭言論。
最近著名主持人楊瀾在本站新聞《致前行者》節目中採訪他後,她說,丘成桐和二十年前一樣,“率真的性格沒變。”
“得罪人”,談到自己的性格,丘成桐如此笑言。
“對於很多他認爲不好的現象,直接就提出批評,從來不會考慮到個人利益或者是人際關係。”他的學生顧險峰教授說,丘成桐在爲人方面,和做學術研究一樣,有着某種“超越世俗”的價值觀念。“丘先生經常苦口婆心地奉勸他人專注於學問,捨棄追逐名利,很多時候過於耿直,沒有顧及對方的心理感受。從純學問角度來講,確實應該是這樣。但是在特定的文化環境下,可能是不合時宜的,也會給他自己帶來很多傷害。”
丘成桐的老朋友慕白院士也告訴《科學大師》記者,“他是獲得菲爾茲獎的學者中間很出色的一位,那麼他評論國內學者的水平,他這個人很直率,他就說這個工作比較一般,他不會說這是個了不起的工作。那國內有些人聽慣了(好話),大概也很不滿意,就覺得丘先生你怎麼輕視我們。”
丘成桐的這種行事風格,與同樣曾爲國效力的師長有所不同。在他的老師中,就有秉持老莊風範的,無爲而治、與世無爭,能做到沒有“敵人”。
丘成桐對此瞭然於胸,也理解老師在國內爲了辦好數學事業,沒有辦法,不得已而爲之的那種苦衷,雖然敬重、愛戴老師,但他不肯效法。
“我們基本目標是一樣的,但手法不一樣。”丘成桐說,他不認同爲了發展事業而採用和光同塵、皆大歡喜的做法,認爲長遠來看,這對國家的數學事業發展而言沒有什麼益處。
特立獨行的丘成桐,自信中國數學發展需要他,“想替中國做點事”——幾乎是他的一句口頭禪。
“丘先生一定要做世界一流的事情,對做世界二流的東西不感興趣,”劉克峰說,自己的老師一出道就是世界一流大數學家,一直在哈佛、普林斯頓等名校當教授,走到哪裡,基本上哪裡就是世界數學中心了。據他看,在老師心目中,就是想做出一個以哈佛作參照的數學系或數學中心,能擁有一流教授和一流的學生。“如果按他的思路走的話,其實是很快可以在中國實現的。”
劉克峰解釋,他所指的按丘成桐的思路走,就是要給予他足夠的權利,讓他去物色年輕人和聘用年輕人,按他的思路來操作,允許繞開國內辦學的諸多體制限制。
“從歷史上來看,任何朝代的改革都是很難的。”丘成桐的博士生、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季理真說,他認爲自己的老師作爲一種具有鮮明區隔色彩的榜樣立在那裡,儘管會因爲觸碰到別人的一些既得利益而引起麻煩,但是對中國學術來說,“有一個人敢說敢做,不是挺好的嘛。當然有很多人聽了會很不舒服”、“總比沒有這樣的例子在那裡會好很多。”
不拿一分錢,罵人更有底氣
在內地幾個中心辦學陷入困境之後,柳暗花明,丘成桐面前,出現了一片“綠洲”。
2008年,清華決定在數學教育上發力,成立數學中心。當時的清華校長前往美國邀請丘成桐出山。
鑑於過往在國內辦學的一些經歷,丘成桐有所猶豫,“我怕我來幫忙,等你升官以後我就做不下去了。”校領導向他保證,清華沒有那種傳統,讓他儘可放手幹事。
丘成桐有意要幫助清華重振數學專業的雄風,從前清華出了一批大師級人物,後來隨着時事變遷,數學專業湮沒無聞了。
(圖源: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
得益於校方持續的支持,清華數學科學中心2009年設立,到今年已經運作了整整十年。丘成桐對這個中心的發展感到滿意。
他在清華中心會客室裡對《科學大師》記者說,一方面是因爲學校給予的經費比較充裕(他不願意對外披露具體數額),一方面能夠引入真正好的人才,在中心一面牆上掛滿教職員工的照片,很多優秀學者全職任教於此。
以使命自期,丘成桐沒有退休一說。在中美兩地來往,他沒有倒時差的概念,飛機一落地,第二天早早就能在學校出現,這一點連他年富力強的學生都感到驚異。
“以前在國際數學界,清華實際上不是很有名的,一直處於被忽略的地位吧。但現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知名的。這個是公認的。”丘成桐的學生們告訴記者,清華的學生在世界各名校都能被錄取,這是一個顯著標志。
(《致前行者》節目截圖)
“以前你看所有的近代數學定理,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定理是以中國人命名的。但是再過幾十年之後就不一樣了,在高等數學裡面、現代微分幾何這裡面,會出現很多中國數學家的名字了。”顧險峰提到了不少在學術界已經成名的師兄弟,他認爲這是丘成桐多年來給中國數學人才培養帶來的實打實的變化。
據《科學大師》記者採訪得知,丘成桐現在把很多精力集中在清華中心,這是他提升國內數學研究水平的一個大本營,是他後半生最重要的地方。
今年70歲生日,丘成桐決定將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放在清華舉行。數學界有這樣的傳統,一位大家,總能將自己的生辰辦成學術盛會,他的老師陳省身也是這樣過生日。60歲的時候,丘成桐在美國一連搞了好幾天數學家演講,而70歲這次,則連續在清華舉行了300多場學術報告會和研討活動。其他美國、香港和臺灣也均有相關的學術活動舉行。
(第八屆大會現場 圖源:清華大學 攝影:石家東)
雖然清華中心辦學經費充足,但有些項目,還需要他出面募資,比如丘成桐中學生和大學生數學競賽等項目,他就先後從泰康人壽董事長陳東昇、富力集團李思廉等企業家那裡募資合辦,他的募資能力和說服人的能力,受到身邊人的好評。早些年,在香港和浙江辦學,他還獲得過李嘉誠、郭鶴年、馬雲等人的捐助。僅開辦香港中文大學的數學中心,丘成桐就募到近一億資金。
之所以要募資,是由於感覺數學競賽這類項目不便動用學校撥款(也即公共財力),以免招來風言風語,而且中國政府因爲反腐敗的需要,提出八項規定的要求,丘成桐也表示擁護。
公家的很多錢由此不能動用,舉辦學術活動,需要請重要的外賓出席,接待方面按公款規定不能超標準,只能用私人的錢,有時候丘成桐就自己掏腰包。他說,“我們多了幾個重要的項目,你要錢啊,這個錢不是政府的,是私人募捐的。所以我也需要(爲募資而出去)應酬。”
雖然辦了好幾個中心,丘成桐自有規矩:從不拿一分錢薪水。他自言不缺錢花,該有的都有了,不拿報酬,能避免不少是非口舌,“不拿,沒人講我,心安理得。我拿了一點點,就是兩毛錢,人家就會以爲我拿了一千塊。我還是不拿,乾乾淨淨。坦白講我罵你也罵得舒服一點,他們罵不了我。”
丘成桐自幼受哲學家教授的父親影響,熟讀傳統經典,他的學生劉克峰說,丘成桐是懷着古代名士氣節和定位的那類知識分子,想把中國數學搞起來,同時也很在意自己的名譽。
在蕉嶺縣城的石窟河畔,矗立着一座3D主題打印雕塑——世界最大造型的“卡拉比-丘空間”。這座表達宇宙內六維空間的雕塑,由美國一位計算機專家設計,它以具象化的形式將丘成桐飲譽世界的理論成就予以呈現。
2018年冬天回鄉,丘成桐本人親自參加了雕塑揭幕剪彩儀式。據說,設立這樣一個模型,用意在於,可以藉此向當地人尤其是孩子們普及相應的科學知識。
普通人很難理解這座雕塑究竟意味着什麼?
劉克峰說,它是物理學界“大統一理論”的基石——把關於宇宙時空演化的廣義相對論和關於微觀世界粒子演化的量子場論,統一到一組方程組下面,這是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生前的夢想,卡拉比-丘空間爲此提供了實現的可能。
“舉個例子,我們現在用的手機,靠的是麥克斯韋方程式,這是完全數學的方式程。沒有它就沒有電、沒有磁、沒有手機。而沒有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飛船就上不了天,就沒有GPS。靠的都是這些理論和方程式。歸根到底,數學爲什麼重要,人們生活中所有高科技一點的東西,都跟數學有關。然後如果實現大統一理論,這些方程就都成了它的一部分,你想想它的影響力多大?”
與卡拉比-丘空間雕塑分佈在同一條河上下游的,還有一座佔地上萬平方米的國際會議中心,以丘成桐的名字命名。這是小縣城歷史上第一座國際會議中心。
(建設中的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
丘成桐對這個項目很重視,指派他的學生季理真教授負責跟進項目內部設計。有時候師生之間會就此話題進行整天的討論。丘成桐希望把這個地方佈置成涵蓋天文、地理等主題的大科學殿堂,而不是關於他個人的生平學術成就展示。
季理真向《科學大師》記者介紹,“帶大家認識科學、數學界,這是我們的想法。”
地方政府和丘成桐雙方都相信,這些事對地方發展會有幫助。丘文慈告訴記者,我們(縣裡)覺得發展經濟固然重要,但同時也要提升一個地方的軟實力,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劉克峰說,當地政府“覺得光掙錢不是一回事,不能都當土豪,要把教育帶動起來,文化發展起來。”而丘成桐也格外看重教育。
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被列爲縣裡十大重點工程之一,今年六月,市、縣兩級領導專程到北京拜會丘成桐,當面聽取他對中心建設的意見。
丘成桐國際會議中心落成後,蕉嶺縣方面期望丘成桐數學競賽南部賽區的主辦地能夠從中山大學遷到蕉嶺,同時也希望丘成桐發起的世界華人數學大會能夠在當地舉行。他們向丘成桐表達了這種願望。
“開國際會議有好處,能吸引很多學科人才進來,帶動很多不同學問上的成長,鄉下自己的孩子會有國際視野的成長,國外人也知道蕉嶺,來服務、發展、創業。”
丘成桐去年12月在蕉嶺這樣說。當時他帶領一支人數可觀的數學家隊伍,在當地舉辦“卡拉比-丘理論發展四十年國際會議”。他還促成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和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與地方建立教育扶貧合作關係。
這次回鄉,爲時兩天,是丘成桐個人歷史上最長一次在當地逗留。
負責接待的家鄉宗親清楚記得,到目前爲止,丘成桐一共回了蕉嶺四次(1979、2003、2015和2018)。
雖然這是他祖父和父輩生長的地方,但丘成桐本人並沒有在這裡生活過,他於1949年在汕頭出生,當年就被父母帶到了香港,世事飄零,一家人再未歸返。
身爲數學泰斗的族叔格外重視對這塊祖籍地“認祖歸宗”,丘文慈認爲,這可能跟他的家教背景有關係。由於父親在他14歲時就過世了,幼年一家生活艱難,他對父母親的感情很重,加之雙親健在時,哪怕移居香港,逢年過節,還要家祭,很注重傳統儒家價值觀念的教育和傳承。
(丘成桐全家攝於沙田車站。1961年)
1979年,第一次踏上中國土地,丘成桐感到心潮澎湃。回到內地家鄉,是他父母當年攜家帶口漂流香港的心願,到他身上,才實現。
“風雨江湖悲白髮,長壽家鄉覓扁舟(梅州地區有長壽之鄉的說法)。華髮始識愁滋味,家國情懷意未休。”
幾十年間,在丘成桐的字裡行間,像這樣的鄉思,帶着一貫的家國元素。
追隨他左右的學生說起,雖然丘成桐很少講個人的經歷,但他們相信,老師當年在國外求學拼搏,作爲一個異邦人,肯定也受過種種歧視和磨難。
“我們在國外生活三十多年,以前中國不強大,外國人瞧不起我們,包括某些同胞,可能都覺得我們內地窮,心理上也很不愉快。這個過程我們是感觸最深的,在外時間越長,越愛國,可能比在國內生活的人更希望國家強大。”劉克峰說,“現在完全不一樣了。我們能做的事情就是讓中國在數學上同樣強大。我們運氣好一些,能在國外學習,也希望發現國內的一些天才,讓他們接觸到一流的數學,成爲一流的數學家。”
資料參考或援引:
①,②,③,④,⑤,⑥,⑧,⑨:《我們眼中的丘成桐》
⑦:《我們眼中的丘成桐》、浙江在線、廣州日報等
⑩、11:《丘成桐詩文集》
12:廣東省方誌辦丘洪鬆等人士撰寫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