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知世故而不世故,心安理得做好人
封面圖 | 《理想之城》劇照
1
問:
馮叔,我是一個大學畢業後工作沒多久的職場小白。在校園裡,我一直都是好學生,成績優異,可在職場這一年多,經常碰壁,還被一些前輩評價爲「有些幼稚」「缺乏社會經驗」,而我的一個朋友,在學校時成績不咋地,但是在工作中,因爲很像「社會人」,混得不錯。我有些困惑,難道走出校園,走入社會,就要建立一套新的行爲模式?還是校園和社會中的規則完全不一樣?想聽聽您的看法。
馮叔:
人是一種挺特別的哺乳類動物,「社會化」要經歷很長的時間。其它動物,比如獅子、老虎,它們也有「社會化」的過程,但是那個過程很短,而且它們的「社會」很簡單,該咬誰,該躲誰,很清楚。
人的社會複雜得多。不僅社會關係複雜,倫理關係複雜,人的心眼也多。於是,從一個小孩成長到熟悉社會關係,成爲成人社會中的一員,需要學習很多年。
有人認爲,一個人進入成人世界的正式標誌應該是大學畢業。那麼,在這之前,爲了「社會化」而學習的時間會超過10年。
學什麼?知識只是一個方面,還要學習成人世界的遊戲規則,比如大人之間怎麼打交道,人情往來如何應對,怎麼巴結領導,如何給人面子,知道錢能幹什麼,等等。
這種學習,其實也可以叫做社會經驗的傳承。
我有一次出差,在一個縣城裡的小館子吃早飯。餐館老闆的兒子,才三歲多,在店裡溜達,跟我們聊天,好成熟的樣子。
我突然想到,他們家因爲開餐館,小孩從小跟生人打交道,他就成熟得快,社會化的經驗就比接觸人少的小孩積累得快。
大城市裡很多家庭,在孩子也這個年紀時,把孩子當寵物一樣養。孩子只跟父母、爺爺奶奶等很少數幾個人打交道,孩子不講理,家人也寵着,不會像這個孩子,兩三歲就天天跟陌生的成年人互動,按照成年人的規則說話。
所以,我就覺得,在學校上學,學習的主要是知識,但是人生不完全是知識,還需要學習成人之間的相處方式,社會經驗,以及對人的惡的方面的理解。
所謂人的成熟,就是對惡的方面的理解和觀察不斷加深;不成熟,就只有善沒有惡,而人生本身是善惡都有的。
多數小孩,在家裡感受的往往都是隻有善。然後社會化的過程中,慢慢開始懂事。
什麼叫懂事了?
就是知道了人心不光有善,還有惡;知道了人不光有生,還有死;知道了不光有愛,還有恨;知道了人不光有友誼,還有疏離……知道了很多反面的東西,就成熟了。
所以在課堂上學不進去,或者是考試偶爾沒考好,只是知識這個維度的挫敗。而知識的學習更簡單,以後什麼時候補都行。學習成績不好,或者說知識學習上的不順利,不等於社會化的進程比別人要差。
就像我出差看到的這個小孩,學習、考試,將來未必有太多的天賦,但他再過幾年,在「社會化」的程度上,一定非常成熟。
當然,所謂「知世故而不世故」,理解和觀察事物的另一面,並不是說要隨波逐流,而是在安身立命的時候要思考這些事情,然後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而「世故」是無原則無條件地迎合、討好所有人,最後失去自己,這是不可取的。
成人社會的規則裡,往往分成兩套規則,一套是好的,一套是不好的。
所謂好的,就是合規守法,尊重公序良俗,按正常人的生命過程來過你的生活。
還有一套,就是坑蒙拐騙,投機取巧,懶饞佔奸猾。
要是再複雜一點,還可能演出第三套規則來——在一個人身上,有時候真有時候假有時候好有時候壞。
我們判斷壞人和好人很容易,最難判斷的是這人有時候像好人,有時候像壞人,有時候是好人幹壞事,有時候是壞人幹好事。比如,辛德勒是個壞人,但是他又幹了件非常大的好事。這就出現了第三套規則。
但是,動物世界的規則,就很簡單,一套規則,不裝,也不演。
人的社會,麻煩也就麻煩在有三套規則:好的規則,壞的規則,以及表面好實際壞或者表面壞實際好的規則。
所以,從小孩到進入成人社會,要了解、學習的,就包括了這些規則。要把這些規則弄清楚,明白在好的規則下應該怎麼做。但是好人也經常會遇到一些傷害,那麼怎麼去權衡?
有些人,因爲被傷害,所以也學壞。通過當壞人得到的利益,一開始也許大家沒發現,但是等大家發現這個人老是侵害別人,大家一定會遠離他。
有些人,寧願被傷害,也堅持做好人的規則。也正因爲這樣子,他越堅持做好人的準則,相信他的人越多,未來好的回報也越多,因爲大家相信他。
也就是說,壞人的機會不可重複。比如說,小偷偷完了,就提心吊膽,過幾天再偷,沒準就被抓了。但是做好人,你永遠可以心安理得,並且可以一直做下去。
2
問:
那麼,潛規則呢?我總是聽到他們提這個詞。您怎麼看潛規則?
馮叔:
潛規則這個詞是一位歷史學家研究出來的。他當時提出這個概念時,是泛指正常的規則之外的一些規則、一些習慣、一些約定俗成心照不宣的方法。
舉個例子,二十多年前,我們曾經在美國做公司。當時看每個月的財務報表,很苦惱一個事情,律師費很高。我們哪有這麼多事要找律師?然後我們發現,律師費佔整個費用的比例,和國內企業餐飲招待費佔整個費用的比例差不多。這是特別有意思的事情,可見兩地做生意的方法不同。
在西方世界,明規則、顯性規則比較多,一切從「假定你是壞人」做起,然後走向友好協商,良好合作。所以,他們把所有的文件都寫得非常嚴格,嚴格到讓人覺得有些不近情理。
當時負責這塊業務的是王功權。功權去美國出差,美國公司的經理是一個美國人,他就要我們先說清楚,接總經理是不是他工作份內的事?
按咱們國內的潛規則,老闆來了,不用說,肯定去接。接到之後吃一頓飯,也是潛規則。
但是美國人就要求先要說清楚,見老闆是不是他的工作?如果是,接着就要問,這個工作是八小時以內,還是八小時以外?如果是八小時以外接,要不要用車?如果要用車的話,是用公司的車,還是用外邊租的車,還是用他的車?他可以不停地問你,直到給他把這事都說清楚。
最後功權就說,不接了。接個機,之前就要說這麼多事,之後還不得吵起來?不如自己找車。
這就是在美國做生意,都是這樣的規則。
我們中國人是從和局開始。開始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然後有問題在飯桌上解決。
我們吃飯基本上有三個目的。第一是把不熟的變熟;第二是把合規的、不合規的做綜合,琢磨怎麼樣把那些不合規的慢慢變得看起來像合規的;第三是要把搞不定的搞定。
把生人變熟的目的就是要變通,否則爲什麼要把生人變熟人呢?把熟人再變成親人,變成哥們,然後變通的幅度就更大。越熟變通的幅度越大,這就是我們的熟人文化。所以要不停地吃,不停地喝,如果還不夠,那就去唱歌;唱歌還不夠,那就去洗澡,總之讓你把衣服脫了,赤誠相待,最後這事就可以變通了。
我們中國人做這些事的時候,心照不宣。都懂,所以不需要寫在文件裡。這就是潛規則。
做生意,有的地方得吃喝,有的地方還要唱歌,有的地方不吃不喝不唱歌,最後直接拿錢。以前我們的一個老員工離職時說,他爲了給公司做這個事,都喝了好幾噸酒。能不能念在他身體不太好,多給點補助?
以前做房地產的潛規則,跟人打交道,跟政府打交道,跟施工單位打交道,都得吃飯喝酒,而且頻繁。他在公司很多年,喝掉幾噸酒可能有些誇張,但也絕對少不了。
潛規則最大的壞處不僅是腐敗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沒效率。每件事都變通,都得老闆去吃飯喝酒,員工去都辦不了。要是在三五個地方,有七八項目,老闆得累死了。所以,一般用潛規則多的老闆和企業都只能在一個很小的範圍內做生意。一旦跨到別的地方,誰都不認識,他這套就行不通了。
但是,法律能解決問題。法律就像奧運會上公開的賽場規則,不管你是哪個國家的人,按規則來,跑到冠軍都會拿到金牌,都會被鼓掌。
所以,從做生意的角度來說,最重要的是建立在法治基礎上的市場經濟,建立一套公開的規則。只有都按顯性規則辦,按公開的遊戲規則辦,才能催生、孵化,發展出大企業、好企業和有競爭力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