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雙雙確診!嚴重可致死!家裡有這個的小心了!快自查!

72歲的翁奶奶因高熱、肺炎,在寧波市中醫院住院治療。經過抗感染治療,翁奶奶的症狀逐漸緩解,可她的體溫正常後沒幾天,其老伴也出現了39℃以上的高熱,同樣有肺炎。

這對老夫妻相繼中招,竟然與家中飛來的一隻小鳥有關。

病因追蹤,小鳥成關鍵

翁奶奶不久前無明顯誘因出現發熱,體溫高達39.6℃,伴有全身肌肉痠痛、胸悶、噁心嘔吐等症狀,在家附近的醫院做肺部CT,提示其右肺下葉炎症,經過抗感染治療,效果不佳。遂被家人送來了寧波市中醫院感染(肺病)科接受住院治療,周晶晶醫師收治入院。

入院後,周醫師爲翁奶奶安排了肺炎支原體、肺炎衣原體、流感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等一系列病原學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她又詳細追問了患者病史,得知老人家中大半月前飛來一隻小鳥,觀其戀戀不走,便收養下來。

老兩口先後患上“鸚鵡熱”

考慮到翁奶奶的鳥類飼養史,周醫師予其非典型病原體抗感染治療,但翁奶奶的高熱依然持續不退,並出現了快速性房顫,以及心衰等多臟器損傷症狀。

面對棘手的病情,感染(肺病)科主任洪波組織了科內疑難病例討論,梳理髮病經過後,團隊還是將關鍵點聚焦在了一個細節上:老夫婦收養了一隻病懨懨的小鳥,後又買了一隻鸚鵡共同飼養,結合老人的肺部CT影像以及詳細病史,洪主任首先考慮“鸚鵡熱”。

爲了進一步明確診斷,建議患者行氣管鏡檢查,但翁奶奶及家屬考慮到老人年紀大,體質差等因素,暫時拒絕有創檢查。

由於“鸚鵡熱”在西醫屬衣原體感染,團隊繼續給予老人西藥抗感染治療,同時2天開具一劑中藥處方,適時調劑,精準施治。經過4-5天的中西醫結合治療,老人的體溫逐漸恢復正常,其他症狀也得到緩解。

令人沒想到的是,翁奶奶的體溫正常沒過幾天,她的老伴林爺爺也出現了發熱,體溫達到39℃以上,CT檢查顯示也是肺炎,臨牀診斷依舊爲“鸚鵡熱”。

有了翁奶奶的“前車之鑑”,團隊對林爺爺的治療就得心應手,林爺爺的病情很快得到了控制,老兩口調治半月餘後相繼出院。

鸚鵡熱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

據介紹,鸚鵡熱主要是由革蘭陰性菌胞內寄生的鸚鵡熱衣原體引起。鸚鵡熱衣原體可感染多種鳥類及哺乳動物,在與人羣密切接觸的鳥類如家鴿、鸚鵡,家禽及野生動物等中有較高的感染率。因本病最初多在玩賞鸚鵡的人羣中發現,故名鸚鵡熱。後來發現,其實鸚鵡之外的其他多種鳥類如鴨子、火雞等,均可感染這種疾病而具有傳染性,故又稱之爲“鳥熱”。

鸚鵡熱傳染途徑較多,可通過呼吸道以空氣或氣溶膠形式感染人類,也可通過排泄物感染人類皮膚、黏膜和消化道。人羣普遍易感,發病後免疫短暫且不完全。寵物鳥的飼養主人、獸醫、寵物店或從事家禽飼養售賣加工的工作人員都是本病的高危人羣。

有什麼症狀?

鸚鵡熱衣原體侵入人體後,潛伏期一般爲5天到14天,最長有45天。臨牀表現缺乏特異性,常引起肺炎,表現爲發熱、咽痛、咳嗽、呼吸困難,以及頭痛、肌肉痠痛等流感樣症狀。

相比於一般的細菌引起的肺炎,鸚鵡熱常伴有各種各樣的肺外表現,例如神經系統症狀(頭痛、精神狀態改變)、消化道症狀(嘔吐、腹痛,肝功能異常),甚至可能併發心肌炎、心力衰竭等併發症,病情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醫生提醒

預防“鸚鵡熱”這種傳染病的最好辦法,就是減少鳥禽飼養,不隨便收養來歷不明的鳥禽;觀賞、飼養鳥禽時注意防範,加強個人防護意識;避免直接用手接觸活禽,食用家禽時煮熟煮透。

如果發現鳥禽類出現炸毛、嗜睡、不吃東西、拉稀、呼吸急促等可疑症狀,需及時將其隔離並儘快送至獸醫處理。

聲明

本文來 源於寧波晚報、半島晨報。以 上圖 文,貴在分享,版權 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僅爲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 衆號立場。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本文編輯:Sunshine

責任編輯:林美妮

山東教育發佈 |

| | | |

投稿/新聞線索/爆料視頻:sdetvnm@163.com

一經採用將獲得線索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