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上市、行業併購,合成生物領域賽道熱度不減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劉靜怡)近來合成生物領域“水花不斷”。10月31日,華昊中天在港交所上市,這是今年自港股迎來“國內自免第一股”“AI製藥第一股”後,“合成生物”迎來的醫藥第一股。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注意到,自今年伊始,合成生物領域成爲備受矚目的熱門賽道,頗受政策青睞。北京、安徽、陝西等地發佈支撐合成生物學發展的相關政策,支持合成生物產業增量,推動以合成生物爲核心的生物製造產業崛起。
10月31日,華昊中天在港交所敲鐘上市。華昊中天官微圖
更有城市拋出“高價”支持,杭州市發佈《支持合成生物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對合成生物創新研發、產業化、特色園區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給予資助,最高達1億元,力爭實現合成生物“研發-轉化-產業”協同發展。
“合成生物作爲一種生物製造生產方式,隨着技術的發展,其產業已覆蓋醫藥製造、醫療醫美、食品等多個領域。合成生物學在醫藥領域可以通過菌株的改造實現更低成本、更高純度、更安全的生物藥生產、開發,如基因治療新療法、通過AI計算開發創新藥等。”元一生物創始人張驪9月18日接受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資本市場上,合成生物學的相關概念關注度居高不下,尤其是今年5月。Wind數據顯示,A股市場4月22日至5月8日的10個交易日內,合成生物指數連續上漲。尤其5月8日,大盤整體處於弱勢調整的背景下,合成生物板塊逆勢走強,全天資金淨流入5.3億元,成爲當日資金流入最多的概念板塊。
11月2日,一位醫藥領域投資人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當前,我國在該領域內已有部分先鋒企業開始嶄露鋒芒。隨着大量資本的持續注入,合成生物企業將迎來更多契機,用以推動技術創新、市場拓展及產業升級。“這一趨勢,相應地對企業技術研發能力轉化落地,提出了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