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卻相信氣功治病 名醫:2種乳癌病人最難救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陳芳銘鑽研乳癌治療近30年,師承乳癌權威侯明鋒,以開刀技巧精湛出名。(圖/郭道侃

身穿手術衣,眼神專注,手腳俐落地替病人進行切片、取出異常組織,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陳芳銘鑽研乳癌治療近30年,師承乳癌權威侯明鋒,以開刀技巧精湛出名。

換上醫師袍,陳芳銘的眼神多了幾分溫柔。乳癌個管師林琪敏形容,乳癌病友比較敏感,有時候護理師、個管師說明照護細節,病人聽不太進去,得靠陳芳銘出馬,他非常有耐心,慢慢解釋,「病人只要看到陳醫師,都會很安心。」

即使病人很多,但陳芳銘總是充滿耐心,仔細和病人溝通、解釋。(圖片來源/郭道侃)

「病人再多,第一個看到最後一個態度都一樣,」衛教護理師盧菁徽透露,陳芳銘會在病歷記錄病人哪裡不舒服,下次回診再一一詢問,曾有癌友感動說:「陳醫師記得我上次說的話,特別關心。」;若碰上病人化療期間不適,也會臨時安排時間爲她們看診,常常忙得一整天沒時間用餐

面對乳癌病人擔心、害怕復發,陳芳銘從不明指年限,樂觀說:「只有老天爺才知道妳還有幾年。」當病人哭喪着臉、擔心化療掉頭髮變醜時,他便指指頭頂自我調侃:「你看我頭髮不多,不也活得好好的?」一句話就把逗笑病人了。

隨着醫學進步,乳癌病人的預後和存活期愈來愈長,醫師常陪着病人復原、老去,陳芳銘呵呵笑說:「這應該是乳房外科醫師的特權,昨天有個病人從年輕剛結婚時來開刀,現在都已經當阿嬤了,以前聊兒子叛逆、當兵,現在已經聊到孫子。」

陳芳銘希望能盡最大可能,讓病人做有效的治療。(圖片來源/郭道侃)

儘管乳癌走到精準個人化趨勢,但若病人寄望另類療法拒絕開刀,也是枉然。陳芳銘坦言,乳外醫師最害怕遇到的2種病人是不尊重醫囑、沒有順從性的病人,還有選擇相信偏方的病人。

曾有一位高學歷司法界女士,剛發現乳癌時腫瘤只有1公分,但她做完所有術前檢查,拒絕開刀和藥物治療,決定靠勤練氣功消滅癌細胞。再回診時,腫瘤已經長到3公分,陳芳銘勸病人儘快治療,病人依然堅決認爲:「是氣功練得不夠。」最後發生全身轉移,不幸過世。

陳芳銘搖搖頭無奈地說:「相較其他癌症存活時間有限,乳癌算幸運的,所以醫師遇到原本機會能夠治癒,卻因爲病人做了其他選擇,造成疾病惡化,都會覺得很可惜。」每當發生類似的憾事,陳芳銘總會檢討自己是不是哪裡做得不夠,面對乳癌姊妹,盡最大誠意勸病人接受適合有效的治療。

陳芳銘帶領團隊護理師、個管師,希望能讓病人擁有完善的治療照護。(圖片來源/郭道侃)

醫療團隊另一個憂慮是需要服用多年的抗荷爾蒙藥物,病人隱瞞沒有吃。陳芳銘說:「問病人『有沒有好好吃藥?』病人都說『有、有。』等到復發,才知道原來她們沒有按時吃藥,」有位80幾歲的阿嬤,乳癌十幾年復發腦部轉移,多重併發症過世之後,病患家屬拿出一大包藥,想要還給醫院,陳芳銘才知道,儘管阿嬤都有按時回診,但抗荷爾蒙藥物1顆都沒吃。

醫者父母心,陳芳銘總期望每位病人好好接受治療、按時服藥,總是殷殷詢問:「吃藥後有沒有出現哪裡不舒服?」、「藥還剩下幾顆?」從病人回答的蛛絲馬跡推敲她有沒有按時服藥,一如他別在胸前的粉紅絲帶,總是把病人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