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顯神通穩樓市丨力推“配售型保障房” 讓更多市民住有所居
央廣網北京6月7日消息(記者胡波)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新一輪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重點是拓展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新路子。今年以來,各地積極規劃配售型保障房的建設目標,特別是近期規劃和建設速度明顯加快,多地配套的管理辦法也加快落地。
“售價只有商品房的一半,已經提交了申請,如果能買到,就在這裡安家落戶!”購房人說。
今年3月20日,全國首個新建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國開行專項貸款支持的首單項目——福州雙龍新居項目正式開放申購。這意味着,作爲新一輪保障性住房體系的“新物種”,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正在加速落地。這個項目預計是在2026年的12月31日竣工交付。
記者瞭解到,這個項目計劃建設保障性住房701套,銷售價格是每平方米5200元到5400元,而在福州市這個區域,周邊商品房均價已經超過一萬元。這次主要配售的戶型爲45平方米、60平方米和75平方米三種,建成後,將以精裝交付。
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是指保障家庭按照政府確定的銷售價格購買,退出時由政府組織回購的住房,可以集中建設或者在商品住房項目中配建。
那麼,哪些人可以申請?目前,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申購的具體條件,要看地方政府的規劃和要求。以福州濱海雙龍新居項目爲例,福建福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住房保障處處長溫昌經介紹說:“申購對象主要是兩大類,第一類是具有六城區戶籍的住房、收入困難羣體,第二大類是具有六城區戶籍普通的工薪階層,包括教師、醫護人員、科技人員、引進的人才,還有社區工作者、企業職工等。”
今年以來,各地正在加快推進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設,截至目前,全國已有65個城市報送2024年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和項目。相關城市在明確保障對象標準、以需定建、輪候庫建設、用地保障、資金監管、配售價格等方面也形成了一些好的經驗做法。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浦湛介紹:“廣州、深圳、福州、杭州等不少城市已經開工了一批項目,各地方正在加緊籌備、加緊謀劃第二批以及後續項目。”
在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一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正在進行基礎施工。項目經理張文華介紹,這個項目今年3月開工,預計到2027年2月竣工交付,將提供1120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包括70平方米、90平方米和120平方米三種戶型。
“70平方米的戶型將達到50%以上,項目周邊道路均已建成開通使用。小區內部設置了社區文體、養老托幼等配套用房,能夠滿足老百姓的居住、娛樂、交流等使用需求。 ”張文華說。
據瞭解,杭州今年將啓動12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建設,6月底前將全部動工,預計總投資額將達100億元。
截至今年3月,西安已經有4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達到了建築主體封頂階段,這意味着項目已經達到準現房的狀態了。
西安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主任閆明告訴記者:“我們有三個項目進展最快,已經達到了室內外裝修的程度,其他的項目全部開工建設,最快的一個項目在今年年底就可以達到竣工交付的條件。”
閆明表示,西安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的建設速度之所以這麼快,主要還是思路的轉變。自去年國家提出建設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以來,西安充分調研百姓實際住房需求之後,將部分剛開始建設和還沒動工的經濟適用房項目直接轉爲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以便加快滿足工薪收入羣體基本住房需求。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薩表示,隨着越來越多的保障房項目落地,剛需羣體的住房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
“今年,我國政府明確宣佈,建設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是房地產的重要工作。重點針對住房有困難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羣體,以及城市需要引進的科技人員、教師、醫護人員等這一舊一新兩個羣體,發展配售型的保障性住房,將對房地產的發展起到一個連貫的作用,有利於培育可持續的購買動力。未來,剛需羣體的首套住房可以通過配售型保障房來解決,改善型住房則通過商品住房來解決。”吳薩說。
建設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具有衆多優勢,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面臨着一些挑戰。各地如何因地制宜推進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設?吳薩指出:“各地區要儘快制定並出臺保障房的實施意見及配套辦法,聚焦人、房、地、錢四大關鍵要素。在人的方面,要合理界定保障對象範圍,摸清保障對象需求,建立保障性住房輪候庫。在房子方面,要抓項目建設,強力推進保障性住房項目開工,按照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的標準,把保障性住房建設成好房子。同時要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守住安全底線。按照保基本的原則,合理確定戶型面積、配售價格,實行保本微利,嚴格封閉管理。在用地方面,要注重挖掘存量土地資源,清理收回閒置土地,將保障性住房的佈局在交通便利、配套齊全的區位。在錢的方面,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支持,主動與銀行對接,爭取信貸支持。”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