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中美貿易協議「軟着陸」,RCEP「軟上路」

工商社論

距離2022年元旦只剩幾個工作天,受到高度矚目的兩個重大貿易協議,即將跨過一死一生的門檻:今年12月31日到期的第一階段中美貿易協議,已經確認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兩年前川普總統與習近平主席所主導,轟轟烈烈的雙邊貿易協定最終只是一場空;另一方面,耗時八年談判、由亞太15個國家共同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將在1月1日正式生效,全球經濟規模最大、涉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協定,正式上路。

兩年前的元月,代表習近平主席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率團在華盛頓與美國貿易代表萊海澤談判,在川普總統見證與全世界媒體高度關注下,雙方簽署了「中美經濟與貿易協議」,中方承諾在2017年的基礎上,再增加購買美國貨物與服務達2,000億美元,總金額估算約3,108億美元,期限是2021年的12月31日之前。

中美經濟與貿易協議是一份極爲完整的官方合約,長達91頁(英文版)的協議文本,從雙方貿易共識、總額與各分類貨品的採購目標、行政協調工作組的運作、爭端解決機制,做了極爲詳盡的定義與具體執行方案,而且由川普總統與習近平主席兩位最高領袖主導與承諾,唯一沒有做到極致的,就是當時川普與國會關係惡劣,因此法律效力設定在美國301條款之下運作的行政協議,未曾送美國聯邦參衆兩院批准。

如此高規格的國家級協議,理論上在簽約之前雙方都經過縝密的計算,而且簽定後必然依約實施,但是,這份雙邊貿易協定簽署之後,隨即遇到COVID-19在全球爆發,十個月後川普總統就在選舉中被趕出白宮,中方採購進度每個月都大幅落後,到今年10月底的最新統計,美國總出口金額僅有1,862億美元,僅達承諾目標的六成,即使統計到12月底,不足金額也超過1,000億美元。

續任的拜登總統顯然不認爲這份貿易協議能夠解決中美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的問題,拜登不僅未曾力促中國達成承諾的採購金額,還在今年10月責成貿易代表戴琪,提出《拜登政府對中美貿易關係的新方案》,拜登至今未曾揚言對明顯違約的中方祭出懲罰,更無意藉此升高中美貿易衝突。

中美兩國元首以最高規格簽署協議,卻把貿易協議當成滿足各自短線政治目的的擦手紙,簽約之初就面臨不可能執行的質疑,簽署之後也未曾貫徹執行,中國官員多次嗆聲說美國根本無法生產協議所設定的貨品,說「只要美國能出口,中國全部買單」,違約方將矛頭指向對方司空見慣,但是超級大國的國家級協議從簽約之始就擺明要違約,倒是極爲罕見。

拜登在《中美貿易新方案》雖然繼續指責中國,要繼續施壓中國兌現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承諾,卻強調要在301法案的架構下,緩解懲罰性關稅對美國消費者帶來成本上升的影響。也就是說,拜登總統、貿易代表戴琪、以及財政部長葉倫,非常可能在明年年初宣佈降低部分貨品的關稅。

拜登還強調將強化與歐州、亞洲結盟國家的一致行動,聯手對中國國營企業、政府補貼等行爲進行制裁。拜登與川普最大的差異就在他大幅修補了美國與歐洲盟友的關係,從G7一路到OECD的會議,美國與盟友關係大躍進,拜登有意擴大多國聯手施壓的方式,要求中國收斂不正當競爭的貿易行爲,同時,也放棄川普訴諸強迫性採購與懲罰關稅的單邊懲罰手段。

另外,中國主導的RCEP則將在元旦之後正式上路,這個加總經濟產出最高、涉及人口數最多的自由貿易協定,同樣面臨有如中美貿易協定「執行不易」的挑戰。

臺灣尚未參加RCEP,但是臺灣對RCEP出口(加計香港後)接近出口總額的七成,臺灣被排除在外似乎極爲不利,但是,一方面臺灣廠商大多已在中國、越南等簽約國設廠生產,另一方面由於簽約國利益紛雜,因此實際達成自由貿易、關稅降至零的時程設定非常緩和,具體來說,RCEP的降稅效益,遠低於廠商技術進步所帶來的成本下降、也低於匯率與總體經濟變動所帶來的變動,再加上去年甫簽約,中國與澳洲就爆發嚴重的貿易爭端,中國帶頭展現行政手段凌駕貿易協議的強勢懲罰性措施,RCEP正式上路後,究竟能夠貫徹多少自由貿易的精神,也還有待觀察。

中美貿易協議違約卻「軟着陸」,RCEP自由貿易協議「軟上路」,從樂觀角度來看,可以解讀爲2022年國際貿易局勢得以平順開局,減少政治干擾,讓「市場」發揮應該有的機制;但是從負面的角度來看,不論是超級大國的雙邊合約、或是耗時經年的多邊協議,最終都雷聲大雨點小,淪爲政治擦手紙。還有,中美貿易協議的發展,將使得拜登政府更難說服國會同意加入CPTPP,我們當然不能驟下結語說貿易協議只是一張廢紙,但是貿易協議如何避免淪爲政治操控的工具,倒是值得所有人深刻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