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時長、壓力大! 4成3上班腸胃出包竟導致「這症狀」

工時長、壓力大!4成3上班「腸胃出包」竟導致這症狀。(圖/記者嚴雲岑攝)

記者嚴雲岑/臺北報導

臺灣乳酸菌協會協同高雄榮總腸胃肝膽科合作「腸胃健康與慢性疲勞調查」,針對全臺1068位25至49歲民衆進行採樣後發現,高達82.5%出現腸胃不適、便秘、消化不良、腸躁症等腸胃問題,另有高達43.3%受訪者同時出現腸胃不適及慢性疲勞症狀,推測與工時長、壓力大有關

高雄榮總許秉毅醫師表示,大腦腸道就像一條雙向高速公路,彼此藉由神經、代謝、免疫介質等傳達訊息,並維持平衡M如身體對飽足與飢餓及便秘與腹瀉的感知與調節。如果胃腸菌相被破壞,即可能因此影響大腦和胃腸道的行爲。

去年在《SpringerLink》發表的研究證實,若將無菌小鼠施以抗生素改變其腸道菌相平衡,因其缺乏正常腸道菌相協助因應,其情緒心理狀態即出現變化

▲臺灣乳酸菌協會協同高雄榮總腸胃肝膽科合作「腸胃健康與慢性疲勞調查」。(圖/記者嚴雲岑攝)

許秉穎表示,7成1的「腸躁症」受訪者表示同時爲慢性疲勞困擾,是所有腸胃問題中慢性疲勞症狀發生比率最高的族羣;而一般常見的「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及「便秘」等問題的受訪者,其慢性疲勞症狀發生比率則高於無腸胃問題的慢性疲勞者逾3成。

臺灣乳酸菌協會榮譽理事英傑教授指出,大家常認爲疲勞只跟壓力與勞動有關,但其實腸道菌相若紊亂、長期處於失衡狀態,也可能引起身體不良連鎖反應,如慢性疲勞即是一例。

雖然睡眠、飲食、壓力等,都可能導致腸道菌相失衡,但礙於工作生活需要,壓力與睡眠習慣常難以在短時間內改善,建議可靠飲食,調整腸道內好、壞菌比例,藉由均衡飲食,日常補充好菌,即可減少腸道不良物質發炎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