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蔡英文的博士論文,你該知道的事!
▲總統蔡英文的「論文」爭議案近期恐怕很難結束。(圖/記者季相儒攝)
博士論文的用處有兩個:1、幫助你獲得學位。2、幫助你找到學術工作。就這樣。沒別的了。博論其實就是一個學系對博士生的考試,最後由四個或五個審查委員會(指導委員)來驗收。拿任何一本博論來看,上面會寫着某某人繳交給某某系,然後會寫「爲了完成博士班的要求」。換句話說,一個人能不能拿到博士學位,是由這個系來決定的,生殺大權則是完全在那四個或五個人手上。一本論文的功用是證明你在「這個主題」上面學有專精、符合博士要件。就這樣。通過論文考試之後呢?你的論文基本上就是要展示給求職的單位看(如果你找的是非學術工作,那論文就此不關它的事了)當做你的writing sample,它可以當成「起聘時」的代表著作,但是不能夠拿論文內容來當做主要的升等依據,因爲論文證明的是你完成博士學位資格而已,除非你能證明接下來的相關研究有足夠的創新內容(近年有位人氣教授在臺大升等失敗,主要的爭議點就是關於他的期刊文章和博論之間的創新程度是否足夠)。現在人們拿此時此刻的標準去看三、四十年前的博士論文是非常荒謬的事。首先,某人從英國名校畢業(這個在社科領域排名「世界前五」的名校甚至被批評爲野雞大學)。
「當時」認證他畢業的學系、學校,都已經證明有發給他博士學位。「當時」決定聘用他的學系、學校,包括新加坡的大學和我國教育部,都已審過了他的學位資格。沒有博士學位,該人是不可能拿到教職的好嗎!9月19日新聞裡,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都在國民黨中常會上面發言說「教育部的這個審查程序很嚴格」,所以建議黨籍立委「利用言論免責權」來攻擊,他也知道要主打這一點是站不住腳的,所以很直白說要利用立委在院會發言的言論免責權,打泥巴戰也不怕法律追究的意思。第二,某人能不能從某系取得博士學位的標準,是「當時」的「該系」做的決定,我們當然可以去批評世界上任何一個博士學程不好、去批評哪一本論文寫得不好,但不要忘記,我們再怎麼批評都不妨礙到該系在當下做的決定(現在還有質疑人家指導教授資格的,這是哪招?你是系主任還是校長?有沒有資格擔任指導教授以及論文委員,都是該系審覈的)。
▲日前學者賀德芬召開說明會質疑蔡英文總統的博士論文學位。(圖/記者屠惠剛攝)
第三,現在有各種莫名其妙的批評,包括:
事實上,四十年前電腦還不發達,手寫註記是正常;把碩班資格劃掉改博班,也是非常正常,因爲英國學制就是讓你先拿到碩士生資格(MPhil),通過資格考後再取得博士生資格,在沒有電子化的時代就是直接在學生資料卡上面註記,在美國不太一樣,博班是博班,碩班是碩班,但很多系規定是如果資格考沒通過,你可以選擇拿碩士學位畢業,資格考通過之後你也可以自己選擇要不要多拿一個碩士學位。
如果在英國你博論沒過關,那最後頂多就是拿着MPhil學位離開,不可能拿到PhD。2.博士班只讀兩年
在英國讀博士班一開始不會讓你算成博士生,而是以MPhil學位爲主,通過考試取得博士資格纔會讓你成爲博士生,但整個期間不會只有兩年。再說,歐洲學制跟美國不同,美國通常會要求修課修個三年,再寫論文兩三年最後總共要讀5、6年;歐洲通常不會要求修這麼多課、會覺得這是你進來之前要修完的(在碩士階段),所以真正成爲「博士生」的總年數當然就不會太長。3.沒有碩士論文
博士班畢業跟有沒有碩士畢業完全不關幹。前面提到,各系規定不一樣,例如在美國你可能只要考完資格考就可以拿一個碩士學位,也可以不拿,完全無關緊要。
▲蔡英文總統的「博士學位論文」。(圖/教育部提供)
4.博論不公開
博論要不要公開是作者自己的選擇。而且說真的,沒什麼必要公開,除非作者自己覺得那有學術價值存在。有些人會把博論改寫成書來出版,但有些人不會。
前面說過,博論只是幫你拿到學位和找到學術工作,就這樣。沒別的目的了。
「原紙本」弄丟是非常正常的事,因爲那本來就無關緊要,再說,40年前還沒有電子化的時代(pdf是1990年代才發明)本來就沒必要保留,我曾經在美國找過一本全美國圖書館只有一個地方有館藏的1990年博士論文,而且還是微縮資料沒有紙本。這都是很正常的事。5.博論缺頁
顯然,現在爭議的該所學校圖書館是把某個紙本論文弄丟了,而現在某人很顯然地從家裡找到一本草稿的稿件拿回去複印一本放回圖書館。所以說博論的確存在,但大家開始講說論文內容有缺頁和漏字什麼的,那本顯然不是最後成品,因爲成品圖書館弄丟了找不到,所以複印放回去的這個裡面有出現格式錯誤。OK,先前大家質疑沒有畢業,然後某人申請了畢業證書證明有畢業,然後大家開始質疑沒論文,現在論文找出來了,大家開始找格式錯誤,有完沒完?還是一句老話,如果當時沒交論文,可以拿到博士學位證書並通過各單位審覈嗎?下一步是不是要把當時系主任和口試委員全找出來對質了?對了,還要把當時臺灣的教育部的人都找出來纔算數?然後竟然還有人(而且還是臺大教授)質疑補發的證書上面不是「原系主任」簽名。畢業35年了,質疑這個是腦袋有什麼問題嗎6.論文繳交時間跟畢業時間不相符
本來就沒必要相符。博士生畢業時間大致上有幾個選擇:論文繳交的時間(繳給學校的時間)、口試的時間、最後修課的時間。從口試完到繳給學校之間要隔多久,是看自己改多久以及學校規定期限多久,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其他還有太多奇怪的批評…實在也不想再列了。有些還是更誇張的,什麼「某人跑去維也納混到碩士學位」「某人根本沒有畢業」這種都可以講。
最扯的是質疑PhD,先前有人講說Doctor of Philosophy是哲學博士不是法學...拜託,PhD就是「博士」的稱號,只要接上「某專業的PhD」就是「該專業」的博士,連這個也可以吵半天,我真是服了。你要不要乾脆質疑doctor是醫生,怎麼可以自稱博士?(最後這句是反串)
▲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拿出蔡英文總統LSE的畢業證書,希望以正視聽。(圖/記者陶本和攝)
那是將近40年前的事了,在沒有電腦沒有網路的時代。在某人畢業拿到證書的當下、找到教職的當下,那本博論就已經完成它所有的任務了。這根本就不該成爲一個議題,但是卻有一羣教授、博士整天拿出來講,實在是讓臺灣丟臉丟到國外。可悲的是,三人成虎,主持人和名嘴整天講,講一講也就有更多人相信。「資訊戰」就是這樣打的,管他三七二十一,全部抹上去再說,反正錯誤謠言已經傳播出去,達到造成混亂的目的即可。以上大家應該都知道我講的主角「某人」即是蔡英文總統吧?
熱門點閱》►博士論文代表什麼意義?
►當世界上只有一種博士標準 而且還是臺灣標準?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臉書,請勿直接轉載。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臺,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