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 進化故宮新美學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正儀盼能將文化藝術價值轉換,讓更多歷史資產能被臺灣人民共享。(樂時尚提供)

國立故宮博物院周裕穎(中)合作品牌,挺進紐約時裝週。(樂時尚提供)

溫筱鴻(左)林正儀(右)。(樂時尚提供)

林正儀運用新創意,創新故宮的媒體傳播。(樂時尚提供)

故宮經典的「玉人與熊」(左)與「翠玉白菜」(右),透過周裕穎的創意走出臺灣。(樂時尚提供)

文化與時尚好似一體兩面的生活藝術,一個是跑在時間最前端的潮流趨勢,另一個是悠久歷史背後的know how。最近我參與周裕穎Just In Case與故宮攜手合作的雙品牌聯名「SuperlinXX超脫」系列服裝,看到時尚的元素注入故宮的文物中,我想這就是文化、時尚交集的最美麗的火花,感謝林正儀院長願挺身而出,把臺灣傳統工藝職人技法、時尚設計,透過設計師周裕穎的創意,讓臺灣最在地的歷史文化走入紐約時裝週,真正落實故宮的精神,讓文化美學全民一起共享。

能有機會面對面的與院長深度訪談真的很榮幸,他真的是一位學識淵博的美學藝術家與歷史哲學家,琴棋書畫無一不精,且林院長深耕臺灣在地的文化藝術資源,曾任許多臺灣各地博物館的改造者,籌備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擔任國立臺灣美術館館長,還參與臺南奇美博物館新館的籌建開館等等。

傳承寶島文化美感

我開玩笑說,他就像是一個「行動的藝術百科全書」,對他而言,具有歷史的古物都像是他生活的一部分,更希望把這些具有故事或工藝推廣到生活美學,也因如此,本來已經進入退休生活的他,又再度執掌故宮的轉型計劃,也因林院長的促成,和時藝多媒體共同引進許多國外知名的藝文展覽如奧賽美術館、大英博物館或木乃伊展等,他不僅希望把國外知名的文化帶入臺灣,更發展許多深具創意的藝術文創生活商品,希望讓臺灣的生活更充滿藝文氣息。

每每聽到他講述故宮館內的古物或臺灣職人們的工藝技法時,我感動的是他眼中仍是滿滿熱情與能量,他更希望大家的生活之中都是一種文化的美感,讓這些真正代表臺灣的資產,好好傳遞延伸下去;其實不只是僅能夠被觀賞的文化藝術品,而是非常重要且有意涵的文化的資產,這些文物除了能夠被民衆欣賞與用於教育推廣外,其實還能夠提升自我的內涵與水平,背後更具備許多社會的價值性,但是要如何把這些多元文化價值被轉化與運用,這就是我們需要思考的議題。

時尚工藝結合生活

早期院長擔任臺灣國立工藝研究所所長時提倡推動「時尚工藝」與「當代生活」的結合,就是完美的例子,早在2008年就推動Yii易品牌,來自中國智慧經典《易經》是一種改變與轉化,Yii有易、藝、意多層涵義,希望運用臺灣的素材、工藝的技術搭配設計讓轉化變得更實際化,舉凡這些形態上的織品、家飾燈飾等,都是「時尚工藝」與「當代生活」結合衍生的器物;從前的農村社會,人們使用的飲水器皿,和我們現代人使用的水杯,就有非常大的形態上的設計與改變;從前人們的工作,多以務農與田邊工作爲主,喝完水就必須下田耕種,因此使用的飲水器皿則以茶碗爲主,就足夠滿足當下的需求。

現今時空背景的轉變,不再以務農爲主,新形態的辦公室文化成了主要狀態,講求的是生活便利與節奏步調的快速,因此設計發展產出加蓋的隨行杯,和訴求保溫效果的保溫杯等,這些同樣功能性質的飲水器皿,因時空文化背景的不同,有了全新樣貌與外觀設計,甚至還發展出不同的功能,這些當代的需求是以前從未被思考過的。時尚工藝美學設計,要如何創造?其實就是需要結合美感、美學以及生活上所累積的經驗,纔會有的創意設計

所以,美學教育的一環,是需要被看重的另一個層面的價值,然而時尚工藝美學設計,考量的不只是形態外觀上的設計變化,還必須去包含當地產出材料的選擇應用、技術上的製成工法,才能創造與設計出符合當代生活的「時尚美學工藝」。

或許就是堅持努力推動時尚工藝的動機,院長接任故宮後推動的新故宮計劃,2018年努力發展雙品牌策略聯盟,這也是與周裕穎合作的契機點,去年周裕穎運用董陽孜老師的墨寶讓臺灣當地西服品牌Carnival嘉裕走出國際;記者會上看到故宮代表性的「翠玉白菜」及「玉人與熊」,還將臺灣最具代表的職人工藝完美表現出古物轉化的最佳創意表現,可讓國際間看到故宮與服裝的設計激盪。

現代時尚連繫古今

2018年故宮的雙品牌計劃,SuperlinXX超脫系列,就是將傳統的文物古物結合臺灣傳統工藝與時尚設計,以故宮國寶「翠玉白菜」、「玉人與熊」、「快雪時晴帖」、「谿山行旅圖」等多件館藏爲設計,結合天染工陳景林老師的藍染工藝、臺灣藺草學會劉彩雲老師的編織工藝、梅桂服裝公司胡梅蘭、胡梅花的珠繡工藝、臺南府城光彩繡莊林玉泉的立體繡工藝、Master tattoo & COW大毛刺青工藝等臺灣傳統工藝共同參與制作,透過現代時尚連繫古今國寶的匠人精神,打造具現代輪廓且內蘊傳統的時尚作品,這些設計創作都是讓人爲之一亮的,並推動到國際紐約時裝週展現,用設計力帶領檯灣文物資產挺進國際。

設計上運用了編、織、染、繡、串等技藝手法,這些是我們東方國家纔有的傳統技法,把臺灣在地的文化特性發揮出來,「東方爲體、西方爲用」,讓設計作品有濃濃的東方味,並結合了西方的形體設計,因此纔有如此創新的服飾呈現,院長還開玩笑說,現在有許多文創商品,根本不能稱爲設計,因爲他們只運用西方圖像印刷技術,將東方的圖樣轉印在物件上就稱爲文創設計。

西方國家擅長運用多是使用模具鑄造法,將像要製作的工藝物品灌入模具中,在去定型塑出,而東方國家的工藝,可是獨有的編、織、染、繡、串等工藝技術傳承,卻逐漸的流失與忽略。故宮的文化資產價值就是希望能夠「深耕在地,邁向國際」,致力推動國寶和在地化、文物生活化及展覽國際化,所以這次與周裕穎設計師合作前進紐約官方時裝週,藉由跨域合作,成功讓文物能連繫傳統與現代,邁向國際。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聯名作品結合當代時尚和工藝技術,除呈現國寶多元價值外,也讓故宮文物以不同的詮釋表現手法,介入當代社會並積極連結生活日常,充分展現國寶文物新的時代性

歷史資產全民共享

訪談過程中,發現我們都有契合的想法跟理念,聽他說着這些故事與想法,我都笑着說他真是我的偶像,超級無敵感謝他願意如此無私的貢獻,有一個如此瞭解民間企業與文化的傳達者,我內心也超級激動,感恩有院長願意站在政府的角色努力支持臺灣當地的文化,我也會學習着院長堅持自我的夢想,努力向前衝,或許就是這樣不怕累及充滿熱情的態度,院長與我一致認同人生的追求不單隻有金錢上的成就而已,能夠推動被後應該被看見的價值,那纔是真正重要的目的。

院長的大半人生都奉獻在公務機關服務,但他年輕時也待過民間單位,退休後回任故宮院長之前更捨棄了民間的高薪工作,再度投身政府公部門,希望的就是能夠將文化藝術價值轉換,推動給更多人,讓這些具有歷史的資產真正被臺灣人民共「享」, 而不是隻是共「想」。而我剛剛榮任臺灣服飾設計師協會執行長職務,同樣的也是希望臺灣的這些服飾設計師們,不論是新銳或是資深設計師,都能永續經營,讓更多臺灣的文化資產價值能夠被重視與看見,發展出真正屬於臺灣的百年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