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保署公告鯨豚保育計劃 盼民衆共同守護鯨豚

高雄外海目擊到80至90只熱帶斑海豚的羣體。(海保署提供/林瑞益高雄傳真)

臺灣鯨豚資源豐富且多樣性高,全球90多種鯨豚曾出現於我國周遭海域的種類佔了近三分之一。(海保署提供/林瑞益高雄傳真)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爲保育鯨豚、降低人爲威脅以維護臺灣海域的鯨豚族羣數量,已於今年2月7日公告「鯨豚保育計劃」,列出目前鯨豚遭受的主要威脅,擬訂減輕威脅的具體行動方案,整合各部會能量,共同維護臺灣鯨豚棲地環境。

海保署17日說,自2019年起啓動臺灣鯨豚族羣調查計劃,從花東海域擴展延伸至宜蘭、基隆、新竹、苗栗、彰化、雲林、高雄及屏東等海域,5年共目擊至少19種鯨豚308羣次,逐步完成全臺周邊調查。海保署也提醒民衆,鯨豚是海洋生態系中的高階攝食者,其族羣存續爲海域環境健康的重要指標,需要大家共同來守護。

海保署表示,在2019至2023年期間持續推動「臺灣鯨豚族羣調查計劃」,並召開多次專家學者會議研商「鯨豚保育計劃草案」,經歷多次研商修訂後,終於完成鯨豚保育計劃訂定及公告。

該保育計劃回顧臺灣海域鯨豚名錄與國際保育分級及已知的資源分佈情形,也列出目前鯨豚受到的主要生存威脅,包括獵捕與買賣、混獲與漁具纏繞、海洋污染與廢棄物、水下噪音、船隻撞擊等現況,因此提出法制規範及執行、監測研究、棲地維護及人爲活動管理、教育宣導與民間企業參與及國際參與等5大保育工作面向,希望透過實際保育行動方案,減輕鯨豚生存的可能威脅。

海保署說明,除持續調查分析花東、西部苗中彰、雲嘉南等海域鯨豚族羣外,2022年起即擴大範圍至宜蘭、基隆,去年更向南延伸至高雄及屏東等海域,5年共累計78趟次調查,目擊至少19種鯨豚380羣次,其中以瑞氏海豚目擊132羣次最高,其次爲長吻飛旋海豚目擊47羣次。包括高雄外海目擊到瑞氏海豚、弗氏海豚、熱帶斑海豚、長吻飛旋海豚、小虎鯨及糙齒海豚等6種鯨豚,屏東西側外海發現熱帶斑海豚及長吻飛旋海豚,花蓮石梯港外海也目擊至少有30至35只的大型鯨魚-抹香鯨的羣體,彰化雲林外海則目擊到中華白海豚及其母子對的羣體,也成功辨識出7只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