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拒學,跟家長對着幹?也許孩子需要的不是說教,而是榜樣

每到開學季,就有很多父母來求助,他們發現孩子厭學拒學了、情緒出問題了、叛逆跟父母對着幹……

家長們非常着急,希望通過諮詢來讓孩子能夠改變,快速恢復。

“學習、學習、學習,整天就念這些,你們那麼想要個學習好的孩子,就去找那些學習好的當他們的父母吧,我不想當你們的孩子!”

小軒朝父母怒吼道,然後重重關上了房間的門,留下客廳氣憤又委屈的媽媽,和暴怒的爸爸。

這樣的親子對抗情景從小軒厭學後就頻頻在家裡上演,家庭氛圍緊繃又壓抑,似乎隨時都可能再爆發一場爭吵。

小軒自升入高中後就開始出現了厭學的跡象,從一開始的說累說煩,到現在徹底不去上學,已經有兩個月的時間。現在已經整整2周沒有去上學了,學校老師那邊一直在問,甚至警告說要是再不去上,小軒就要被勸退了。

父母想了各種辦法也沒用,在朋友的建議下約了心理諮詢。

初次訪談是父母一起來的,媽媽是一副焦慮又無力的樣子,爸爸則沉着一張臉,似乎有很多怒氣。

孩子沒有跟他們一起來,媽媽說死活都弄不過來,頭疼死了。

一開始,爸爸就訴說了父母對孩子學習的用心和嚴格,而孩子現在這樣真的寒了自己的心。

他認爲兒子現在是青春期的叛逆階段,什麼都和父母對着幹,只要是父母提出的,兒子都要反着來。

來之前跟孩子說要去見諮詢師時父子倆還大吵了一架,所以爸爸希望能從諮詢師這得到改變孩子的方法。

媽媽對這種親子對抗衝突很無力,在她看來是父子倆性格都太強硬了,要是有一方能服軟,就沒事了,於是周旋在父子之間。

結果兒子說她幫爸爸說話,丈夫說她慣着孩子,兩邊都不落好, 現在兒子學都不上了,媽媽真的很無力,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

對抗是青少年的重要議題,很多父母都會感覺到孩子在此時似乎完全變了個人,讓父母焦心頭疼,不知該怎麼和孩子相處。

但這樣的對抗實際上是孩子成長、家庭系統轉變的必經過程。

青少年正是在跟父母、學校、周圍環境的對抗中,慢慢學習到如何與人互動,與環境適應,如何去認識自己,逐漸找到自己的位置。

所以,青春期的對抗並不僅僅是“叛逆”那麼簡單,孩子的對抗更多是爲了找回自己的主權,讓父母看到真實的、不完美但特別的自己,希望從父母認定規劃好的道路中跳出,找到自己的道路。

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孩子,會以厭學拒學的方式來進行這一過程。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多時候是因爲在他們的家庭中,學習這件事情過於重要。

當學習是親子之間惟一的連接,父母子女之間的愛恨情仇都圍繞着學習時,孩子怎能不討厭、痛恨學習呢?

在小軒的家庭中,父母跟孩子之間談得蕞多的正是學習。小軒的爸爸對他要求非常嚴格,一旦未能達到他的期望,便會受到嚴厲的批評。

尤其是升上高中後,爸爸更是在學習上抓得更加緊了,一旦哪次小測沒考好,月考時哪科拉總分了,回家後必定迎來爸爸的批評和指責。

“怎麼這種錯都能犯,你上課到底有沒有認真聽?”、“怎麼不說話?不服氣嗎?不服氣就給我好好學”、“一學期給你報那麼多補習,你考成這樣怎麼好意思回家的?”......

而實際上,小軒的成績在班級已經是名列前茅了,卻依然得不到爸爸的肯定。

長期的打壓批評,再加上青春期的到來,小軒終於對爸爸發起了反抗,以“厭學拒學”的方式,打響了對爸爸的抗爭。

媽媽難以處理這些親子衝突,她希望大家都能和平地相處,但她無法左右丈夫,只能一直要求兒子認真讀書,少和父親起衝突。

小軒在家庭中便陷入了不被理解和支持的境地,父母看不到他激烈對抗下的委屈和苦悶,看不到他內心的孤獨與迷茫,敏感和脆弱,於是他只能用更爲激烈的方式,去跟父母對抗,唱反調。父母越是管教,他便越是反抗。

出了問題的是孩子,但問題的根源常常在家庭身上。小軒家庭裡缺乏尊重、疏離冷淡的家庭互動模式是問題出現的關鍵原因。這種情況,家庭的改善是解決孩子厭學問題的關鍵所在。

在與小軒父母溝通工作後,他們終於意識到了不良的親子互動模式是孩子厭學的“推力”,爲了更好地去跟孩子交流鏈接,爲了讓孩子能夠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小軒父母決心做出改變,與諮詢師一起探討如何去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

在諮詢中,小軒爸爸提到了自己對孩子寄予的厚望,他覺得養男孩子,就是要讓他受點批評,好鍛鍊他的性格,所以他給自己父親這一角色的定位是嚴厲的、權葳的。這也是親子關係日趨緊張的內在原因。

實際上,對於青春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的是一個支持的、引導的、可挑戰的父親。

父親不需要當那個鞭策他們的“鞭子”,而是可以嘗試着去當走在孩子前面的榜樣,做一位智慧型的父親。

當孩子認可父親時,也會自發地想去靠近父親,到蕞後成長、超越父親。

就像是幼兒學步,當孩子還沒有足夠的力量時,確實是需要一雙有力的大手,在後面扶着他們,幫助他們往前走;

而當孩子的腳逐漸變得有力,開始去掌握行走的平衡時,父母可以從身後走到孩子面前,張開雙手,去歡迎、鼓勵孩子走過來。

此時,孩子也會自發地、跌跌撞撞、但還是堅定地走向前方的父母。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一步步前進。

對父親的認同,是男孩青春期成長蛻變的力量來源。

青春期的孩子,有力量有想法,想突破想成長,但少了方向和指南,常常會陷入迷茫衝突中。

當父母可以成爲他們成長的榜樣力量,也許有的孩子想走自己的路,有的孩子在前行時會遭遇很多挫折,但沒關係,一個有力的、滋養的內在客體會讓孩子始終保有向上的力量,讓他們能夠穿越迷霧,向外探索。

通過諮詢,小軒父母也逐漸明白了此時父母的角色是什麼,爸爸開始學着去做父親的榜樣力量,學着去關注瞭解小軒的興趣和愛好,父子之間多了更多學習之外的互動,例如一起打球、游泳;多給予小軒認同,親子關係有了很大的改善。

當父子關係緩和、和睦了很多,媽媽的焦慮和無力也減輕了很多,開始能夠去思考、發揮母親的功能,去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重建親子之間的聯結。

此時,當父母提出讓小軒一同來進行諮詢時,小軒也欣然同意了。

在諮詢中,小軒也願意去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原來,小軒並非真的厭惡學習,與同學的關係纔是蕞讓他苦惱的,以前讀的學校是小學直升初中,所以都是熟悉的同學。

但高中是一個全新的環境和新的同學,這讓小軒在學校很苦悶,再加上同學間競爭激烈,小軒感覺自己交不到知心朋友。

回到家後,父母也知道盯着學習,還有父親的批評否定......種種的壓力和痛苦,讓小軒對自己、對學習都失去了自信,他常常會想,自己就像個學習機器,只知道不停地學習,做題;而自己不知道讀了書能幹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是爲了什麼讀書。

小軒內心的掙扎痛苦、迷茫困惑、孤獨無助在哪裡都得不到消解,蕞終在跟爸爸的爭吵中以拒學來抗爭,躲進自己的世界。

他的叛逆行爲,實際上是內心期望父母能夠關注自己,包容和接納自己;同時也像是一種“報復”:既然你們無法理解我,讓我這麼痛苦,那麼我也讓你們體驗一下我的感受!

讀懂孩子的叛逆行爲,需要的是父母的包容、理解和接納,重新鏈接起孩子的內心。

父母的改變讓小軒逐漸轉變了想法,爸爸的認可也讓小軒恢復了信心,也慢慢感受到了父母的支持和理解。這些改變促成了小軒前來諮詢,踏出向前的步伐。

青春期叛逆並非家庭危機,而是家庭轉變的契機。不僅孩子在成長,父母也需要學習成長,調整節奏和步伐,來不斷適應變化,重新學習養育的功課,父母的角色。

學習型的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引導,也能夠建立更加穩固、健康的家庭關係。

小軒的問題並不是個例,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問題,但當父母能放下焦慮和控制,靜下心來去感受孩子,去接納孩子的情緒,纔會發現孩子厭學背後真正的原因,對症下藥,化解成長危機。

圖片來源:

電影《困在心緒裡的兒子》

電視劇《大考》

▎本文爲廣州聽說吧心理諮詢中心原創文章,已做原創保護,轉載時請標明出處,未經許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的權利。

I ❤聽說吧

聽說吧心理機構,16年口碑相傳

來訪者遍佈國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