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貨運今年長約價加高近九成 全年看現貨價表現

▲攬貨業認爲目前航空貨運運價偏高,要等星宇航空全貨機加入營運才能迴歸正常。(圖/桃機提供)

記者張佩芬/臺北報導

大型航空貨運承攬業者指出,今年長約價大幅加高,美西線每公斤從去年的新臺幣80元拉高到150元,航空公司今年貨運獲利能優於去年就看現貨價了,由於電商業者已經學到教訓,調整出貨策略,避開電子業出貨旺季,運價不易暴漲,但目前運費水平較疫前明顯偏高,估計要等2027年星宇航空10架全貨機開始交機後,市場運價纔會迴歸正常。

業界高階指出,疫前淡季的時候,美西線每公斤50-60元的運價常見,旺季在80-100元之間,現在即使淡季也有180元左右的價格,航空公司以成本拉高理由,將運價守得很緊,但對於託運人來說,負擔相當沉重,也造成物價上漲,這樣的狀況估計要等星宇的全貨機加入後纔會有明顯改善。航空貨運承攬業一般長約比重約佔五成。

2023年第四季因爲大陸電商業大出貨,航空貨運美西線運價從10月的每公斤新臺幣90元開始一路攀升,到11月下旬遠東至北美航線出現爆艙狀態,MUST GO的貨品,美西、美東都是320元,49元油料附加費外加;經過那一次慘痛教訓,電商業開始分散出貨,在歐美設倉,並設法將貨品運送從空運轉向海運。

目前電商貨在亞洲到美國與亞洲到歐洲,已經佔到四到五成,而電商貨多數是低價品,卻以高價的空運運運送,攬貨業認爲,電商業玩的是金融槓桿操作,危險性也滿高的,由於歐美政府認爲電商業對於本土傳統百貨業傷害太大,都有提高免稅額與加高關稅計劃,像德國法蘭克福機場不提供電商貨清關服務,電商貨運往歐洲,要從荷蘭阿姆斯特丹或比利時烈日等地運進,大陸電商業也開始積極拓展南亞與東南亞市場,分散風險,但也成爲短鏈運輸。

對於攬貨業來說,目前是賣方市場,高運價讓攬貨業缺少討價還價與賺取差價的空間,爲客戶代墊的三個月運費負擔沉重且風險性高,有與市場做賭博的感覺。

今年農曆年前市場小旺季不旺,美西線運價自去年12月的230降到180元,美東自240降到190元,歐洲線則自180元降到100元左右,32元油料附加費外加。

大陸市場爲包機多,美西線運價從去年12月的每公斤70人民幣殺到現在的10元人民幣,美東與歐洲在15人民幣上下,而且是全包運價,攬貨業形容運價爛到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