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錦麗的西貢時刻

(圖/路透)

歷史有時會出現一些偶然、一些諷刺。

當美軍從阿富汗倉皇撤退,塔利班快速攻佔首都喀布爾,美國在全球丟盡顏面,外界以「西貢時刻」形容時,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即將訪問越南。沒錯,就是1975年上演「西貢時刻」的那個國家。

美國在小布希時代,爲了反恐出兵攻佔阿富汗,戰爭在很短期內就結束,美軍成功地打敗塔利班政權;但美國想做的不僅於此,美國想扶植一個親美政權,徹底改造阿富汗,把民主帶給這個國家。

這個想法未必不好,但經過20年、投入超過2兆美元之後,美軍還是不得不退出,而且退出短短數週,扶植的親美政權就垮臺、塔利班捲土重來,顯然美國在阿富汗完全失敗。

一如上世紀60年代,美國介入越戰花費7千億美元,美軍死傷、失蹤超過38萬人,最後還是離開,越南也終究被越共拿下,這次美國的阿富汗大撤退,被外界以「西貢時刻」比擬,確實有其道理。

當然,最諷刺的不僅是美國冷血的拋棄阿富汗,而是國際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的現實主義;曾經是美國死對頭的越南,多年之後兩國已和解建交,現在甚至爲了圍堵大陸,美國對越南極盡拉攏之能事,不僅讓其加入經貿區域組織,還送越南新冠疫苗,這次賀錦麗訪問東南亞,只造訪新加坡與越南,更顯其對越南的重視。

這就是國際現實,大國永遠以其利益爲考量,在中美的地緣政治大博弈中,周遭國家其實都是棋子,臺灣如果一面倒向美國,把未來的生死存亡寄託在美國的「善意」,而非現實利益上,下場難料,蔡政府看不出其中風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