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松花江候鳥“集羣”歸來
原標題:溼地中野鴨翻飛 溝林內鴛鴦戲水 松花江生態向好 候鳥“集羣”歸來 志願者呼籲斬斷遷徙路線上的捕鳥黑手
近日,哈爾濱市道外花鳥魚市場搬遷和進一步規範管理,讓環保志願者們歡欣鼓舞。“江面上常有大鳥飛翔,這在往年可不多見。”哈市護鳥志願者杜克對記者說。4月18日、19日,記者在哈爾濱市道外江邊、肇源沿江溼地、肇東沿江溼地、松北沿江溼地和呼蘭溼地一線採訪時發現:自然環境好了,市場秩序好了,人們逐漸養成好的習慣,江上的鳥也會越來越多。
溼地中的野鴨子多了
4月19日,在肇源沿江溼地、肇東沿江溼地、松北沿江溼地和呼蘭溼地一線,人們經常能看到成對或落單的野鴨,振翅從水面上飛起。在肇源的前牛營子村,一位捕魚歸來的漁民說,以前總有人下絕戶網,不但將江裡的小魚禍害了,也將一些扎猛子潛水捕魚的野鴨纏死了。“經常有執法人員來查,大家的認識也提高了,現在野鴨一類的小候鳥,生活的自由自在了。”
呼蘭腰堡臨江開着不少江魚館,10年前來這裡遊玩,還能吃到辣椒炒野鴨肉,現在卻再也沒人敢偷捕偷食了。有村民說,大頂子山工程蓄水,這一區域就形成了大水庫,風光特別好,甚至被人稱爲網紅海。“保護好環境,比盜捕盜賣來的效益要長遠,現在更多的人還會參與舉報,共同維護區域環境。”
連日來,道外區松花江面上,數千只黑嘴鷗現身。他們有的在空中飛翔,有的在水中小憩,有的從江中叼出小魚,場景非常壯觀,吸引不少市民和遊客前來觀賞。
據護鳥志願者杜克介紹,黑嘴鷗是國際特別保護鳥種,被列入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編寫的《瀕危物種動物紅皮書》中。體長32釐米左右,成鳥頭戴“黑帽”,墨色的嘴巴,渾身玉羽銀翎,在陽光下如同盛開的黑蕊白朵花兒。
“哈爾濱市江面上黑嘴鷗的逐年增多,充分說明我們的生態環境見好了,把它們吸引過來了。”護鳥志願者杜克說。
近幾日,哈爾濱市兆麟公園的人工湖內,可愛的鴛鴦們時而在水中覓食,時而飛上枝頭,時而在岸邊小憩,吸引了許多市民前來觀看。一些攝影發燒友拿着“長槍短炮”從早到晚的守在這裡,拍下一個個精彩瞬間。
據瞭解,這些鴛鴦從南方飛回來後將開始繁育下一代,再過一段時間,一個個新孵出的鴛鴦幼雛就會從樹杈間的巢穴中跳下來。之後,它們將隨着鴛鴦媽媽一起在水中游弋,學會飛翔,慢慢地長大。到了秋天,小鴛鴦也都長成大鴛鴦了,它們便會舉家飛往南方過冬,明年春天,它們會再飛回來。這樣周而復始,從不爽約。一代代的鴛鴦把兆麟公園裡的這片水塘當成了自己的故鄉,而哈爾濱的市民們也把這些野生小鳥當作自己的家人。
市民們來觀看、拍照,卻從不干擾鴛鴦們的生活。深秋時節,人們還會爲鴛鴦們加餐,幫助它們長的膘肥體壯,順利南飛。爲了幫助一些因傷病無法長期飛行的鴛鴦安全地度過寒冬,公園裡還在人工湖邊搭建了一棟玻璃暖房。
攝影好愛者張先生每年都來公園拍攝鴛鴦,他說,鴛鴦家族落戶兆麟公園已經有近20年的時間了,從最初的兩三隻,到現在的100多隻;鴛鴦們雖然是野生的,但是一點兒也不怕人,剛出生的小鴛鴦經常會從遊園的行人身邊走過;鴛鴦繁育了一代又一代,但是它們始終把這裡當作自己的家。人鳥和諧相處,體現了人們生態環保意識的不斷提升,也證明了我們的自然環境越來越好。
野生鴛鴦陸續飛回哈爾濱市兆麟公園
斬斷遷徙路線上的黑手
“由於存在大量露天攤牀,原來的道外花鳥魚市場,每年都會吞噬數以萬計的小鳥生命。”據杜克介紹,爲了滿足市場需求,道外江邊、馬家溝畔、江北林地等地方常有捕鳥人現身,志願者們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巡視一圈兒,粘網、粘杆、鳥籠陷阱等違規設施器具也會收繳一大堆。“有一次在這裡,我們與賣鳥人發生肢體衝突,多名志願者被抓傷,後來是報警處理,數十隻小鳥才獲得解救。”
4月18日,全省護鳥志願者又舉行了候鳥放飛活動,黃喉鵐、白腰朱頂雀等近千隻叢林鳥迴歸到大自然的懷抱。“希望這些鳥兒能夠免於再遭捕鳥人的毒手,順利抵達繁衍棲息地。”杜克等志願者說,希望更多的花鳥魚市場規範管理,讓我們的放飛活動越搞越少;也希望更多的人知道,在家裡養殖偷捕的保護級鳥類,是明顯的違法行爲。(記者 張同 李國玉 蘇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