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的戰爭之27祖魯和布爾戰爭

在十九世紀,“大英帝國”取代了曾經西班牙“日不落帝國”的地位,盤踞着列強之中的頭把交椅,在針對中國的侵略瓜分當中佔據了首席強盜的位置。可憐曾經的“天朝上國”,面對着一羣“蠻夷”的時候,被直接打翻在地。

英國人在他們的文明體系當中當然自認爲也是文明的,他們在開疆拓土的時候,把其他地方的原住民叫做未開化的人。但諷刺的是,有些不太開化的人羣,也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第一次布爾戰爭(1880年12月16日至1881年3月6日)是英國與南非布爾人之間的一次“小規模衝突”。

在歷史上我們把英國和布爾人之間的戰爭稱爲英布戰爭,又叫做布爾戰爭。那麼在這之前,英國在當地就到處實施武力擴張和侵略了。

那麼,在布爾戰爭發生之前,大英帝國在南非就和祖魯王國爆發了戰爭。

名詞解釋·祖魯戰爭(Anglo-Zulu War),又稱英祖戰爭,是大英帝國與南非的祖魯王國之間爆發的一場大規模軍事戰爭。

以下是對這場戰爭的簡介:

一、戰爭背景

祖魯王國的政治背景如下。

祖魯王國在19世紀中葉由恰卡國王領導時達到鼎盛,其軍事力量強大,採用獨特的兵法。恰卡去世後,塞奇瓦約成爲祖魯王國的統治者,他繼續致力於復興祖魯的軍事力量,並試圖擴張領土。

另一方,大英帝國的殖民擴張從未停止,哪有習慣了打家劫舍佔夠便宜忽然停手的人?

19世紀,大英帝國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持續的殖民擴張,南非地區成爲其重要的目標之一。

曾經這片地方好像看似貧瘠,但是他們發現了一種質地堅硬的、被人炒作到後來結婚都要買的礦產——金剛鑽,還有黃金礦,這自不必言,這個是英國的本位貨幣。

英國在南非的殖民活動引發了與當地土著居民的衝突,其中著名的就包括祖魯王國。

二、戰爭起因

祖魯戰爭的主要起因是領土爭端和殖民擴張。大英帝國試圖在南非地區建立更多的殖民地,而祖魯王國則試圖保護其領土不受侵犯。雙方之間的緊張關係逐漸升級,最終導致了戰爭的爆發。

三、戰爭過程

戰爭初期,英國軍隊在切爾姆斯福德勳爵的率領下,渡過布法羅河和圖蓋拉河,向祖魯王國發起進攻。祖魯軍隊在塞奇瓦約的領導下,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他們利用地形和人數優勢,多次重創英軍。

關鍵戰役中,有例如伊桑德爾瓦納會戰:1879年1月22日,祖魯軍隊在伊桑德爾瓦納營地附近集中主力,殲滅了停留在該地的英軍。這是祖魯戰爭中的一次重大勝利,也是祖魯軍隊在冷兵器與槍炮的碰撞中展現出的驚人戰鬥力的一次體現。

其他戰役中,雙方還進行了多次作戰,如烏西拉約酋長附近的戰鬥等。這些戰役中,祖魯軍隊雖然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逐漸落入下風。

經過數月的激戰,英國軍隊最終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祖魯王國覆滅,塞奇瓦約被俘虜並流放。英國在南非的殖民擴張得到了進一步推進,祖魯地區成爲英國殖民地的一部分。

四、戰爭影響

對祖魯王國的影響:

祖魯戰爭終結了祖魯作爲獨立國家的歷史,使其淪爲英國的殖民地。戰爭對祖魯王國的經濟、文化和政治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使其長期處於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

對大英帝國的影響:

祖魯戰爭是大英帝國在南非殖民擴張過程中的一次重要勝利,進一步鞏固了其在該地區的殖民地位。戰爭也暴露了英國軍隊在熱帶地區作戰的困難和挑戰,促使英國在後續殖民活動中更加註重軍事策略和裝備改進。

對後世的影響:

祖魯戰爭作爲南非歷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引發了人們對殖民主義、種族主義和民族解放等問題的思考和討論。戰爭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蹟也被廣泛傳頌和紀念,成爲南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可以看到,祖魯戰爭是大英帝國與南非祖魯王國之間爆發的一場大規模軍事戰爭。戰爭起因於領土爭端和殖民擴張,經過數月的激戰,英國軍隊最終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這場戰爭對祖魯王國和大英帝國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對後世產生了重要的啓示和思考。在後面的北約字母的體系當中,“Z”的代稱還是“祖魯”,說明對曾經打痛自己的對手,英國還是難以忘懷的。

下面我們再來簡要分析一下兩次布爾戰爭:

前面提了,第一次布爾戰爭是英國與南非布爾人之間的一場小規模衝突。

衝突起因於英國對布爾人地區不斷增長的殖民壓力,最終導致1880年12月17日雙方在波切夫斯特魯姆爆發大規模衝突。

布爾人採取游擊戰策略,使得英國軍隊損失慘重。最終,雙方於1881年簽訂停戰協議,約定德蘭士瓦可以在英國女王宗主權下實行完全自治的政府,英國則保留對德蘭士瓦的控制權。

第二次布爾戰爭:

第二次布爾戰爭規模較大,英國與布爾人建立的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展開激烈衝突。

戰爭從1899年10月11日開始,英國軍隊在德蘭士瓦與奧蘭治邊境集結並反擊。儘管英國軍隊在戰爭初期處於劣勢,但隨着援軍趕到,局勢逐漸扭轉。

1900年6月,英國佔領德蘭士瓦首府比勒陀利亞,並宣佈吞併德蘭士瓦。布爾人隨後展開游擊戰,但遭到英國軍隊的殘酷打擊,最終損失慘重。

⇧大家可以看到,這就是我們說到過的維多利亞女王犒勞士兵的每人半磅吉百利巧克力,屬於大家都能接受的香草味道,應該和如今的藍色包裝牛奶朱古力有點相像。

行將就木的老女王用豪言壯語激勵小夥子們說:“我們不考慮失敗的可能性,因爲這種可能性並不存在。”

不過,有了巧克力還是抵擋不住被痛打的命運。雙方在拉扯之下過了二十世紀第一個聖誕節和新年。就連維多利亞女王的外孫子維克多(Prince Christian Victor),也在南非的戰場上“建功立業”,可惜事與願違,死於傷寒病。

1902年5月31日,雙方簽訂《弗里尼欣和約》,布爾人停止抵抗,英國吞併德蘭士瓦和奧蘭治,並對其進行經濟補償和政治承諾。

戰爭影響:

布爾戰爭(尤其是第二次)對英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首先,從軍事角度來看,英國在這次戰爭中遭受了重大損失,包括大量士兵和平民傷亡。其次,經濟上,戰爭導致英國財政負擔加重,進一步加劇了其國內的經濟危機。

政治上,布爾戰爭使得英國在國際上和殖民者盟友當中的形象受到損害,導致英國內政局不穩、政府換屆等風波。但是,這些惡果是不是他們自己招致的?大家可以自行判斷。

那麼,布爾人又是誰,他們在布爾戰爭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和剛纔被英軍侵略的祖魯人性質還不同,布爾人是南非荷蘭移民的後裔,這羣人混雜着荷蘭、法蘭西和德意志血統在當地“搞創業”並定居通婚,逐步脫離了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控制,成爲擁有自己莊園的獨立農場主,並在此後200多年中漸漸形成了統一的民族認知,不再認爲自己是歐洲人,而是自稱阿非利卡人(Afrikaners)——白色的非洲人。

荷蘭人曾經被稱爲海上的馬車伕,他們的這羣后代被外人稱爲布爾人(Boers),意思是“農場主”,泛指在南非從事農場經營的所有歐洲白人,他們在19世紀建立了德蘭士瓦共和國和奧蘭治自由邦。布爾人其實有點像拉美獨立運動中的當地土生白人的角色。同時,他們也有自己的語言。以荷蘭語爲主體,融合了歐洲多國語言和非洲土著語、馬來語(來自馬來奴隸)的阿非利卡語也成爲布爾人的通用語言。這兩個布爾人建立的共和國是荷蘭殖民勢力在南非的重要表現。布爾人主要從事農業和牧業(類似僱傭黑人的農場主),這個新生的民族團體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和獨立意識。

在布爾戰爭中,布爾人客觀扮演了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角色。1899年10月,戰爭爆發,原因是英國和布爾人爭奪南非的殖民統治權和豐富的礦產資源,尤其是金礦和鑽石礦。

戰爭初期,布爾人憑藉其靈活的戰術和地形優勢,一度讓英軍造成重大損失。比如當時英軍部隊還沿用着小說《名利場》時代的紅色軍服和各種光芒四射的寶星勳章以及軍銜標誌,在南非淺色的草原上作戰,這種高調的樣子簡直就是送死的活靶子。

然而,隨着英國增援部隊的到來,布爾人逐漸失去了戰局的主動權……但他們仍然不肯低頭。

英軍也吃一塹長一智,開始製作不醒目的卡其制服,卡其(Khaki)這個詞來自印度斯坦語中的“塵土”,他們可以躲在沙漠煙塵當中作戰,從此鮮紅色的軍服只用於禮服了。

在戰爭後期,英國採取了殘酷的焦土政策和集中營制度,導致大量布爾人(包括婦女和兒童在內)死亡。不過,布爾人是全民皆兵的,本來和英軍作戰的就是一大批布爾人的民兵,所以英軍爲自己的屠殺找到了理由:“我分不出來誰是扛槍的,誰是老百姓啊!”

總之,英國陸軍在戰略上佔盡了優勢,戰術上布爾民團和炮兵可是略勝一籌。

經過長時間的抵抗,布爾人最終在1902年同意停戰,根據《弗里尼欣和約》,布爾人承認英國的統治權,但獲得了一定程度的自治權利,包括成立自治政府、獲得經濟賠償和保障白人統治的投票權,也給後面20世紀的種族歧視和紛爭留下了伏筆。

【布爾人中的“亞馬孫戰士”——奧托·克蘭茨夫人,她和丈夫一直並肩戰鬥在萊迪史密斯前線。】

英軍在戰爭中學習戰爭,開始大踏步向現代化邁進。人類自克里米亞戰爭開始,戰爭便進入工業化時代。而英帝國在學習戰爭的答卷當中,都是靠着殖民地的血和淚得分的。

英軍其實很善於利用電報、鐵路、蒸汽船、氣球等當時的新發明,充分提高了作戰效率。

【圖爲在戰爭中被摧殘到不成人樣的布爾少年,如果不加以說明的話,有人甚至可能會認爲這是幾十年以後納粹的罪行。】

合上沉重的史書,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經過各種各樣的和談、妥協和欺騙,終於簽訂了“和約”。這種所謂的和約,就是爲帝國主義侵略者繼續合法奴役當地人民、掠奪當地資源敲定了“回車鍵”;也爲後來的列強分贓不均的一次世界大戰打下了伏筆。

英布戰爭事實上是英國和荷蘭兩大殖民團體力量的較量,只不過它發生在無辜的南非人民的土地上。有色人種的居民被裹挾着、奴役着,身不由己地成爲戰爭的底色和犧牲品,他們無助地看着兩大強國在自己的國土上打仗,並瓜分自己的祖國,這種場景想必中國的讀者都很眼熟吧。

祖魯戰爭和布爾戰爭告訴我們,如果有強敵來犯,不管他武裝成什麼樣子,都一定要拿起武器抵抗到底,只要退讓一次,那就再也無路可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