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偉良/若房價不會大跌 那我們該如何買房?

文/胡偉良

房價高嗎?買房難嗎?當有人告訴你說房價不高,或者說房價會降,或者告訴你說買不起房可以大肆舉債買房時,你又做何感想呢?如果說舊社會沒錢纔會借錢,其實新時代早就不一樣了,越有錢的越借錢,越借錢的越有錢。

當我們買不起房,而期盼等房價下跌時再來買房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這個想法很幼稚很不務實,經常被打臉。其實這個時代我們要調整過去的思路,改變過去的想法,買房已經不是解決住房問題的唯一辦法

房價在短期內出現斷崖式的暴跌是不可能的

在當前的情況下,房價下跌是一定的,但居於成本因素地價和興建成本),指望房價大幅下降(腰斬)是不可能的,當務之急是政府應該有些作爲,努力提高民衆的所得(代表支付能力)。但是這需要時間,而非一蹴可及。尤其當前都會區可建的素地已經非常少,老屋改建的成果又跟房價成反比,即:房價愈低老屋屋主在改建後分回愈少,抗性愈大,而要降低興建費用更是困難,因爲政府主管機關管理管制程序愈多,興建成本愈高。

過去房價上漲太快太多,在當前民衆收入不增買不起房的情況下,房價下跌是必然的。在經濟持續快速成長的時候,房價上漲本不可怕,因爲經濟在增長,你的收入在增加,此時如果房價不漲反跌那倒是真的會出問題。但是當大多數人的薪資收入並沒有增加或漲得太慢,遇到飛快上漲的房價,大家就會覺得買房壓力變大。

所以指望房價大幅下跌纔買房並不現實,要認清這個形勢。對於購房者而言,不要以爲以後的房價會便宜到讓你買得起。

最終的結局是什麼樣呢?房子迴歸居住屬性投資屬性大大減弱,到那時沒人炒房了,開發商暴利(3、40%以上)結束,房價回到合理水準

現在我們爲何不愛租房?別說租房沒有安全感,這個安全感不是漂泊感,而是因爲買房帶來的保值、增值的安全感。純粹是投資回報,主要還是因爲買房的財富暴增。

只要房價不再大漲,其實房子的誘惑力就喪失大半。當然,即使房價降,也絕非低到所有人都買得起的價格。你指望開發商虧本或不賺錢替你蓋房子不現實,但讓專業廠商以合理的利潤(~10%)來替民衆蓋可靠的房子則大有可能,我們也樂做開第一槍的良心建商

國人思維認爲有房纔是家之所在,有間房子是剛需

我們華人總是說「有房纔有家」,沒有一間房子就會覺得自己找不到在這個城市歸屬感,這個原因就導致了目前很多人淪落成房奴。因爲是剛需,房子該買始終還是會買,不會因爲不確定的房價未來而影響自己的「剛需」。

房子非一般商品,不是你想買就能買。不可能一畢業就買得起房,尤其是年輕人。除了啃自己的父母,其實沒有人能靠自己兩三年的打拼買得起房子。哪怕是頭期款,也不是每個家庭都有父母可啃。

房地產市場有周期性的規律

市場經濟的規律看出,房價每隔5、6年是一個小週期,10年是一個大週期,在小週期中房價會出現些許調整。但是沒有一樣商品是會永遠只漲不跌或只跌不漲的。

我們該如何買房?

那我們該如何買房呢?首先需要提高房價的可支付力,讓自己每個月的還貸金額不超過收入的1/3到40%。

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好開發商的善心外,年輕人也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賺錢能力。幾乎很少人能單靠自己的薪資買得起房,因此要勤於學習,學會聰明賺錢。過分期待靠降房價來買房會只會害死自己。

其實房價高不可怕 可怕的是收入永遠趕不上房價成幾何倍數增長

未來買不起房的人可能還是會很多,但是肯定不能因買不起房就完事,而應該在落實「房住不炒」的基礎上,讓大家不再爲住房發愁。降房價不是目的,最終還是要讓大家有房住。房子買不起一定會成爲常態,租房也一定會成爲常態。爲了房子發愁的這個時代終究會過去。

將來,當所有人都滿足住房需求時,房價再高也是有價無市,房價再高對普通老百姓而言也沒有意義。一箇舊的格局終將會被打破,我們有機會迎接新的未來。

●胡偉良,品嘉建設關係企業創辦人

原刊臺灣商務平臺 ,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