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危機爲商機 日本人用災害翻轉高齡少子劣勢

日本翻轉地震》系列二

文/蔡百蕙 影音謝婷婷

5年前東日本大地震憾動全世界,一場即將來襲的南海海溝地震卻規模更大、死傷更多,怎麼辦?根據日本「地震研究推進本部」公佈的最新版「全國地震動預測地圖」,未來30年內,規模將超越311、達到9.1級的南海海溝地震發生機率高達7成,與311的受災情形比較,死亡和失蹤人數將是15倍,經濟損失更達13倍以上。

受影響的臨海9縣市中,高知縣更被預估爲受災最嚴重的城市,地震引發海嘯預計達34公尺,死傷發生率爲10分之1,即每10人中將有1人傷亡。

高知縣沒有放棄,反而是正面面對它,準備跟南海海嘯來搏鬥。」高知縣危機管理部副部長渡邊憲弘說。

問題是,要如何跟海嘯搏鬥?

自從311大地震後,全日本上下對地震因應策略進行全盤檢討,其中最根本的改變就是地震應對從「過去最大」的觀念,變成「設想可能最大情況」進行準備。在「設想可能最大情況」下,1公尺高的海嘯最快1分鐘就來到高知的海岸線,最慢則20分鐘內就會抵達,全縣死亡人數估計達4萬2千人。

「設想可能最大情況」如此之糟,龐大的防災準備經費更對嚴重高齡少子化高知縣帶來沉重的負擔,然而,危機就是轉機!在啓動防災應對工作的同時,高知縣也看到了商機,除了地震,高知縣還有颱風強降雨災害風險,於是衍生了許多相關的knowhow(知識),在縣府主導下,全力支援民間開發各項防災相關技術產品

「希望能透過made in 高知縣的防災產品與技術,活化高知的經濟活動。」渡邊憲弘指出,反過來,藉由防災產品的開發,也對政府防災政策的推動有所幫助,形成產官民共同推動的防災關連產業振興活動。

▲日本的防災商品琳琅滿目,附加的商機讓防災準備化危機爲商機。(圖/記者謝婷婷攝)

高知縣商工勞動部工業振興課主幹北村友一表示,高知縣非常重視防災產業,也發展防災關連商品認證制度,以安全性爲最重要。認證制度以4步驟推動,首先是交流,邀請地區內相關產業進行防災商品的情報交流,再來是商品試作開發,接着在縣內進行銷售,最後則是推廣到縣外及海外銷售。

成效如何?在2012年(平成24年)以前,防災相關產品的銷售金額爲6千萬日幣,2年後翻升了25倍以上,經濟規模達到15.4億日幣,「如果計入相關工程等,整個產業規模達到75億日幣!」

對高知縣而言,危機不僅是轉機,更是商機,正因爲正視天然災害發生的可能性,積極發展防災關連產業,渡邊憲弘表示,「不僅在日本國內,就連海外也非常受到矚目。」爲了因應今後30年內,發生機率達到7成的南海海模地震,高知縣在官民合作下,也同時全力推動防災減災產業,帶動高知縣的經濟發展。

▲地震之國日本發展出蓬勃的防災產業,光是高知縣內的防災經濟規模,可高達75億日幣。(圖/記者謝婷婷攝)

反觀臺灣的防災產業,防災產業協會秘書長鄭錦桐博士表示,不僅官方支持不夠,產業規模也太偏技術型,例如手機軟體app開發等,服務型的還沒發展起來,包括防災保險、防災教育訓練和防災師認證等,有些工作例如大樓防災規劃、演習和防災所配置設計等等,理論上必須具有防災師資格才能從事,在日本有法規要求,交由非營利機構推動,今年希望在臺灣能從防災師認證開始推廣。

渡邊憲弘認爲,臺灣和高知縣一樣,同樣受到大自然災害的眷顧,也必須克服許多大自然災害的侵襲。最近的熊本地震,主要的傷亡都來自房屋倒塌,基本上房屋的耐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對此,以生命守護爲最優先對策的高知縣,今後將繼續加強建築耐震度的強化。

►►更多政治影音、報導,請鎖定【ETtoday筋斗雲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