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大探索學術行政分離 領導退出學術委員會(圖)
日前,華中師範大學兩位原本無緣參評二級教授的教師,經過校學術委員會評議推薦,順利通過校職稱聘任委員會評審,進入公示階段。這一“破格”之舉,得益於新一屆學術委員會的革新。
6月30日,該校新一屆學術委員會成立——23名成員中,除了1名分管學術工作的副校長,書記、校長等校領導全部退出,語言學家、普通教授邢福義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此前,學術委員會由校長擔任主任,近1/4的成員是校領導。
高校學術委員會由校長擔任主任,且委員會成員絕大多數爲校領導,這是國內高校目前的普遍做法。華中師大上一屆學術委員會20多個成員之中,就有5個校領導,其餘還有不少是院系領導。
“平心而論,校領導大多能以公心對待學術問題。但校領導太多,難免會把行政思維帶進來。”邢福義教授此前也是學術委員會成員。據他介紹,學術有自身發展規律,與“行政操作”經常產生矛盾,這種現象在很多高校普遍存在。
以評職稱爲例,邢福義說,有的學校規定,近5年須在指定刊物上發表多少篇論文,“這是典型的急功近利!學術研究是一輩子的事情,爲何作出如此機械的規定呢?”
華中師大校長馬敏是知名歷史學者,他解釋說,目前我國大學普遍存在行政化傾向,推行這項改革,希望探索一條路徑,尋找一個突破口。“作爲校長,我主動辭去校學術委員會主任一職,提議由純粹的資深學者擔任,意在讓行政權力與學術適度分離,使學術活動在更加寬鬆、自由的環境中進行,這符合學術的本性。”
6月30日,華中師大新一屆學術委員會成立。引人矚目的是,校長並未“按照慣例”擔任主任,而由邢福義擔任主任。除分管學術工作的副校長楊宗凱外,幾位校領導全部退出學術委員會。成員構成的“平民氣息”更加濃厚,李工寶等5位沒有任何黨政頭銜的學者躋身其中。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曾菊新繼續擔任委員,2008年他已卸任院長,按照慣例,新任院長將接替他進入學術委員會,但這次打破了慣例。來自經濟管理學院的曹陽教授也是如此連任。
“成員大換血,應該發揮新作用。”不少老師對新一屆學術委員會期許頗多。新一屆學術委員會的主要工作是開展學術評價、學術諮詢和學術鑑定。拋開暑假兩個月,學術委員會實際運行才兩個多月,已初露“鋒芒”。成立儀式之後,邢福義主持第一次工作會議,對該校二級教授的聘任條件進行審議並票決,新增一項條件,調整兩項條件,形成學校新規。曾菊新說,過去最終決定權在校黨政聯席會或校長辦公會等,學術委員會大多隻能提議,而且有時提了也白提。
9月13日,學術委員會召開第二次工作會議。有關部門在審覈二級教授申報資質時,發現6位教授不符合規定條件,沒有參評資格。但很多人認爲,這些教授的實際學術水平很高。
學校將難題交給了學術委員會。
經過外圍考察、現場答辯,學術委員會決定跨過“行政操作”的門檻,推薦劉華山和周代翠參評。邢福義教授介紹說,根據平時表現,這6位教授都很優秀,但由於不符合某些條條框框,過不了“行政操作”的門檻。“劉和周兩位教授本來要淘汰,後來獲得參評資格,首項條件就是:校學術委員會推薦。”最終,經校職稱聘任委員會評審,兩位教授均高票通過。邢福義說:“這說明學術委員會是認真的、負責的,我們推薦的人選得到了上下的認可,贏得更多普通教師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