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公告15空汙樹種 中市環保局:應有實證研究再推

都會區綠樹、植栽難得,環境部公告避種15樹種恐致空污,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說,應有實證研究與學術界共識再推動。圖/中市府提供

環境部近日公告15種樹種恐衍生臭氧,除常見的楓香、烏心石、水黃皮等,還有林業署獎勵造林樹種臺灣肖楠。臺南市環保局去年率先公告,空品區不補助種植高臭氧潛勢樹種。不過,臺中市環保局表示,地球暖化導致臭氧問題加劇,種樹是普世公認對抗溫室氣體的最佳方法,相關建議應有實證研究,並取得學術界共識。

臺南市環保局從去年起公告9種樹種,在空氣品質淨化區內,不補助種植具有相對較高排放異戊二烯的植物,包含垂榕、印度橡膠樹、麪包樹、楓香、水黃皮、印度黃檀、白千層、蓮霧、芒果等。

臺南市環保局表示,去年公告不補助這9類樹種,因爲環境部對此議題召開多次研討會,根據研討會內容與中外學者文獻研究,率先對外公告,希望未來公園綠地、行道樹,少種這些高臭氧潛勢樹種。

臺中市環保局長陳宏益說,臭氧生成原因複雜,主要是工廠、汽機車排放的廢氣,具有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等前驅物質,在太陽光照射下光反應產生,地球暖化氣溫上升,臭氧問題就會越嚴重,種樹是普遍公認對抗溫室氣體、讓地球降溫的方法,也可減少臭氧生成速度。

他認爲,環境部公告易衍生臭氧的樹種,應有更多實證研究,而且要取得學術界共識;例如樹種的降溫效果、揮發性有機物導致臭氧生成的數量等,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陳宏益說,要減少臭氧生成,應該加強管控移動污染源,因爲汽機車燃燒石油釋放的物質,包含氮氧化物、未燃燒完全的有機性揮發物,這都是臭氧生成的前驅物質,推動大衆運輸系統,纔是減少臭氧與空污的關鍵。

臺中市建設局表示,中市行道樹最多爲樟樹、小葉欖仁、臺灣欒樹、黑板樹等,共計6萬2860棵,楓香、烏心石、水黃皮、臺灣肖楠等共計1萬9122棵;新植樹木以耐空污、樹形優良爲主,例如杜英、臺灣欒樹、大花紫薇等,沿海地區種植白水木、黃槿、欖仁等耐鹽抗風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