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明拼了,但票房真慘

有想過《戴假髮的人》票房不會高。但不高到現在這樣,倒是萬萬沒想到。

哪怕這部片子的商業屬性很淡,藝術追求很高。導演不是奔着高票房去的,主演黃曉明是衝着拿獎接的,但上映三天三百來萬的票房,確是可以用“慘”來形容。

導演董越,前作也是處女作《暴雪將至》,段奕宏憑藉這部片子,拿下了自己人生的第二個國際影帝。

《暴雪將至》距今已經七年,情節方面我已經有點模糊,但作品的氣質我是記得的。陰冷,扭曲,捉弄。命運的悲劇性,貫穿始終。是一部套着犯罪片外殼的文藝片。

《戴假髮的人》和《暴雪將至》有着驚人的相似性。

但凡黃曉明在確定接下劇本之前看過《暴雪將至》,就一定會想到,《戴假髮的人》有極大可能會幫他再拿一個有分量的影帝獎項。

我很喜歡黃曉明。無論是他的爲人,還是他給予過我很多快樂的影視作品。

但我還是得說,《戴假髮的人》裡,黃曉明的表演並沒能征服我。他的角色發揮空間很大,劇本沒有問題,就是單純演得沒那麼好。

他爲這部戲剃掉頭髮,減重近三十斤。那會有個綜藝,尹正看着暴瘦的黃曉明說“褲衩都小了吧”。就是爲這部《戴假髮的人》。

雖然很勵志,但依然不能改變演得確實差了點味道的事實。

我有理由懷疑是因爲他餓太狠了,導致演戲的時候難有百分百的狀態沉進去,最終影響了呈現效果。

不過有一點得提,電影裡的黃曉明,帥啊。太帥了。字面意思的帥。哪怕鬍子拉碴,也帥得有棱有角。

尤其再配合董越頗具審美的打光,帥到犯規了。你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能有的狀態。

說回影片。

這依舊是一部氣質獨特的犯罪懸疑文藝片。

視聽方面,董越再一次展現了自己美學天賦,配合着雨夜和男主角孟中失意的前半生,讓一股黑暗深邃的惆悵感,遊離在銀幕內外。

作爲新人導演,願意在視聽方面下功夫,從而在作品中構建出個人獨特氣質的導演並不多。

這是一個要求天賦的活。從《暴雪將至》到《戴假髮的人》,顯然董越有這種天賦。

敘事方面,這是一部非線性敘事的作品。由兩條時隔近二十年的時間線,交叉敘事。

不是爲了故弄玄虛,而是故事的結構限制了只能這麼玩。走線性敘事,這部片子將不復存在。

十八年前在一個雨夜,出租車司機孟中一時上頭將一個醉漢乘客踢進了河裡。第二天新聞傳出,有人溺死在河邊,屍體被發現。

隨着十八年後孟中生活的展現,將當年那件事的真相一點點透露給觀衆。

只能一點點透露,透露多了,漏了底,片子就沒勁了。

此時孟中成了一名律師,名律師。最愛乾的事,是做法律援助,幫人討公道。

知曉了十八年前發生在孟中身上的事,我們便可以理解爲這是孟中的一種“贖罪”方式。當年那件事,成了他心底的結。覺得自己做過錯事,毀了別人家庭。

十八年後的時間線裡,孟中同時在做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少女性侵案,他幫助一位被單親媽媽拉扯大的女孩討公道。

第二件事起初看着是孟中的愛情線,是他被壓抑人生的釋放。女孩是酒託, 5888 元的套餐, 6888 元的套餐,他都悉數接下。可當女孩邀請他來家裡,洗過澡後穿着熱褲爬到他的身上,他的做法,竟然是狠狠推開了女孩。

爲什麼他會這麼做?答案一直進展到九十分鐘,通過對十八年前那件事的進一步展現,才讓觀衆窺探到了一點蛛絲馬跡。並在影片快結束真相揭露時,讓人恍然大悟,嘆道果然如此。

這就是有效的非線性敘事,成功的懸疑感營造。

圓滿完成一部犯罪懸疑片的基礎上,《戴假髮的人》還充斥了對傳統中國式父子關係的呈現,以及對人性不堪的審視。

十八年後孟中做的兩件事,少女性侵案中的女孩與酒託女,她們共同的特點是都沒有父親。

換句話說,影片在特意展現,孟中在彌補沒有父親的孩子。

而孟中本身,本身是一個只有父親的孩子。影片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了孟中的成長曆程。

這是一個在父親的壓力中成長起來的孩子。父親覺得家裡該出個讀書人,他把希望都壓在了孟中身上。

孟中參加法考,第一年差了 1 分,第二年差了 25 分,第三年差了 80 分。

他在平日裡背得滾瓜爛熟,但一上考場就滿頭大汗,壓力大到嘔吐。

每次考試結束查分的時候,父親總在旁邊問着,問着,滿懷希望的眼神看着孟中。

父親去世那天,是孟中終於通過法考的喜宴結束之後。孟中說,父親是在人生中最開心的一天走的。

影片並未透露更多孟中的內心活動,但身爲觀衆的我們能感受到的,是父親的可悲與兒子的可憐。

父親將他的後半生,都壓在了兒子身上。

後來孟中一時上頭在雨夜種下的惡果,誰能說不是平日裡太過壓抑,所以才讓“廢物”“蠢貨”這樣的字眼成了壓死他理智的最後一根稻草。

除了孟父之外,影片在最後再次呈現了一位同樣可悲的父親,一位爲了兒子而已然人性扭曲的父親。

沒有父親的孩子人生是不完整的,可有父親的孩子人生也未必順遂。

孟中的前半生,活在父親的壓抑之下。

後半生,則因爲那個雨夜的所作所爲,而盡是掙扎。

他在調查少女性侵案時,奉勸女服務員爲了正義應該站出來作證,拷問拉皮條的女經理傷天害理,應該去自首。

他自己,卻是揣着“殺過人”的秘密,行走在陽光之下。

整日活在掙扎的痛苦中,以自我贖罪的方式渾渾噩噩地捱過一天又一天。

人性是非善惡的複雜性,盡皆在孟中一角上展現。

《戴假髮的人》本來是以開放性結局結束,讓人感嘆的是命運的無常。

直到最後一場戲的出現,完成影片的最後一次反轉。

這一場戲所呈現的東西,與《暴雪將至》結局對男主角的玩弄,幾乎如出一轍。

它顛覆了孟中的整個人生,讓他這些年的所作所爲,都成了一個笑話。

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更多是唏噓。

唏噓導演董越似乎對自己筆下的人物毫無感情,是怎麼能如此冷酷,乃至到殘酷的地步。

這最後一幕,沒有戲劇性,只有悲劇性。

角色的命運被一雙大手強行操控,無情玩弄。讓人只覺後背發涼。

總得來說,《戴假髮的人》是一部相當不錯的華語電影,一部具備探討價值的電影。

質量分明不錯的它,卻有着如此糟糕的票房,也算是印證了影片的一種表達:

世間無常啊。

商務/阿樂(微信:pachongsw1)進影迷交流羣加微信:caodahua1994

期待您點個在看,分享給更多人